• 周四. 7月 17th, 2025

拒绝“正确的废话”,坚持有思考的表达。

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银行股当国债买?高息盛宴背后的底层逻辑

Meta财经

7月 14, 2025

股市从不迷人,迷人的是人心。

最近要说A股里最风光的板块,非银行莫属了。要知道,过去一年国债涨得让人怀疑人生,今年轮到银行股接棒,一路高歌,涨得比很多人想象中都要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几乎没有哪家银行股是绿的,清一色都在上涨,国有大行更是齐刷刷创下历史新高。别小看这涨幅,光是申万银行指数,近一年就涨了35%,过去两年更是累计涨了50%多,把不少热门赛道都甩在了后头。

为什么会这样?

背后的逻辑其实不复杂。

经济压力大,好资产难找,稳健又能分红的“票子”就显得弥足珍贵。过去大家买长期国债,现在国债熄火了,钱自然就流向了分红高、股价稳的银行股。换句话说,银行股某种程度上成了平替版“国债”,满足了资金“要稳、要息”的诉求。

南向资金上周一口气净买入金融类股70.62亿元,近一个月更是净买入450.45亿元,银行股成了港股通吸金王。这波资金如潮汐般涌入,某种意义上撑起了板块估值。

谁在买?保险公司首当其冲。

以前保险资金最爱买城投债、房地产债,这两年转去抱长期国债,今年国债行情不如预期,就把目光盯上了银行。最新数据,险资在银行股上的重仓市值逼近2700亿元,占它们A股重仓股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可见对银行股有多偏爱。

政策也在背后推了一把。一方面,保险投资权益资产的限制放宽了;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考核新规出台,跑不赢基准就要扣奖金,银行股这种大权重、稳波动的板块自然成了避险神器。再加上商业银行这两年抓紧时间发二永债、定增补血,政策层面对银行板块的呵护可见一斑。

但是,真有这么美好吗?谈两点看法。

一是银行这波涨得那么猛的底色并不是业绩特别亮眼,而是当下或许没有更好的选择。

高分红、稳分红的逻辑是资金的一个重大看点,但随着上市公司逐渐普遍将定期分红提上日程,下一个“替代品”何时出现也说不定。

就银行的基本面来看,首先行业面临着净息差连年往下走的结构性趋势,不少大行的利润只能靠规模来撑,资产增长一旦放缓,利润也难保高位。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净息差仅1.43%,同比再降0.11个百分点,已创多年来新低,未来仍有下行压力。这意味着赚息差的那碗饭,比想象中更小。

同期,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同比增速还有7%多,看着还行,可跟去年同期比,增速其实是大幅滑落的。这背后有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银行自己为了控风险放慢节奏的考量。未来如果利率继续往下走,息差压力只会更大,靠规模冲刺的老路要面临挑战了 。

二是银行业自身还处在“自我革命”的过渡期,来自发展中的问题无可回避。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以披露日期为准,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共收到罚单2755张,其中1083张为机构罚单,被罚没金额共计7.87亿元。

去年同期,据同花顺iFinD数据,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驻机构共对商业银行开出1152张罚单,涉及商业银行主体约380家,罚款总金额超7.2亿元。

如此看来,罚款金额涨了。

从重灾区看,农商行依旧高居榜首。在今年上半年的1083张机构罚单中,农商行领跑罚单榜,收到罚单323张,被罚2.22亿元,占总罚没额的近三成。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虽在数量上不是主角,但单笔处罚动辄百万、千万级别的也不在少数。

老问题依然反复出现,信贷业务违规、内控制度不健全和反洗钱业务违规是银行被罚的主要原因。

仅以反洗钱为例,央行在5月下旬的专项执法通报中指出,部分银行网点对大额可疑交易未尽核查义务,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一纸报告就算交差,实际风险仍然埋在账户里。对此,央行已在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下半年将把反洗钱审查、账户异常监测纳入重点现场检查和追责范围。

从罚机构到罚个人,监管越来越动真格。

相比以往只罚机构、少追个人责任,今年以来从业人员被点名的情况明显增多。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被罚个人达到1672人。从处罚类型看,有827人被罚款,罚款金额从1000元到30万元不等。除了较为常见的警告和罚款,有106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年到终身不等,其中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的有46人。

“全员营销”模式也正被重新审视。近两年,不少地方银行为了抢存款、冲放贷规模,层层摊派考核任务,倒逼地推式揽储,衍生出虚假理财、假存款等风险隐患。

有人说,监管是一剂苦药,背后是助推行业健康发展的治病救人之菩萨心肠。

所以说,银行股能涨多久,不是光看现在的分红率,还得看行业自我疗愈的新陈代谢能力,资产端有没有新故事、盈利端能不能撑得住等等因素。

眼下银行板块的估值看似不贵,不少大行的市净率才刚到0.7、0.8倍,比几年前的地板价翻了快一倍。可问题是,这种修复更多是“性价比”行情,想再靠分红逻辑撑起一波大牛市,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该拿股息就拿股息,别把它真当成国债抱着不放,该撤退时也要有止盈的果断。当年跌得没朋友,如今涨得欢天喜地,一来一回,都是周期里的事儿。等行情走完,回头一看,不过是把本该赚的利息,换了点纸面浮盈。聪明的资金吃到肉,没跟上的成了埋单的那拨。

总之一句话:银行股可以配置,但无脑追高不可取。别忙着为高分红欢呼,把账本翻一翻,才是真正的底气所在;盯紧收益的同时,也别放过风险的影子。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