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9月 9th, 2025

拒绝“正确的废话”,坚持有思考的表达。

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选择大于努力”——2025年上半年最会赚的公募产品和基金公司出炉

Meta财经

9月 8, 2025

风口之上,选择是更高维度的努力。​​

2025年上半年的公募基金市场好喜人。

公募基金市场整体表现亮眼,​占比高达87%的​​共一万九百余只基金实现正收益,仅1600只左右基金产品收益为负或持平。

Wind数据显示,业绩表现尤为突出的基金集中在创新药与北交所两大主题赛道,44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50%,呈现出收益率越高、基金数量越少的金字塔分布结构。

主题基金的春天,创新药与北交所成赢家

首先来看上半年基金产品业绩榜单TOP10榜单中的前三甲选手。

冠军产品——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内回报86.48%基金经理张韡精准重仓港股创新药,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创新药标的,充分捕捉了该板块的强势反弹。

在2021年3月初任基金经理的时候,张韡还处在一个挑战性极高的时点。当时A股市场正在冲高,流行的是头部抱团股,医药正是一个大热门。

彼时知名医药基金重仓股大都集中在CXO、创新药、老牌中药、连锁医药等热门板块,看上去一个个成长性十足,加上医药行业厚雪长坡,前景一片美好。

然而此后在医保控费、带量集采、地缘政治等一系列重点事件冲击下,后来的医药板块不但没有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反而成了市场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

身在如此逆境,张韡始终相信公司的基本面决定公司的价值,中国医药公司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今,其已成为管理规模突破100亿元的主动管理医药基金经理,在国内医药行业和主动权益基金都曾经折戟的背景下,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 

亚军产品则花落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年内回报82.45%基金经理冷文鹏深度挖掘北交所优质个股,一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中8只为北交所公司,显著受益于北交所市场的政策红利与估值提升。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以年内回报75.18%摘走季军桂冠。基金经理梁福睿年初即“All in 创新药”,并在市场底部及时加仓港股,把握了创新药板块的整体上行机遇。

整体看下来,TOP10基金产品中有多达7只基金为创新药主题基金,如中银港股通医药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等;2只为北交所主题基金,除亚军外,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以72.16%位居第四​。

非主题基金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则通过均衡配置多个高景气细分行业,如消费品、黄金、数据中心等,最终也取得佳绩,位列榜单第七,年内回报68.29%。

​创新药主题基金整体表现远超市场均值的强劲动力源于多重因素,依然是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关注。除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需求刚性增长​、政策暖风频吹​之外,估值修复契机​也不容迟疑。

经历长达三年的深度调整后,创新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半年市场情绪回暖,资金重新关注该领域,带动估值修复与股价上涨,代表基金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

北交所主题基金的亮眼表现同样有迹可循。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持续获得降低上市门槛、优化再融资等政策倾斜,营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还汇聚了大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长潜力巨大。Wind盈利预测显示北证50指数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分别达67.71%和30.64%,高增长预期吸引资金涌入。

基金公司业绩分化,行业正处变局

与部分主题基金产品业绩喷发相呼应,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向好,但分化态势持续加剧。

根据已披露数据,​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前十的公司中,易方达基金以58.96亿元营收和18.77亿元净利润稳居双料冠军。紧随其后的是南方基金净利润11.94亿元、广发基金净利润11.80亿元、华夏基金净利润11.23亿元,净利润均超10亿。

在增速表现上,广发基金最为突出。其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达22.17%和43.54%,特别是净利润超四成的猛增不容小觑。另外,富国基金、南方基金也实现了营收、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易方达基金同样也是增利大于增收的典型,其23.84%的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其营收个位数增速的代表;而华夏基金营收增长16.06%,净利润增速仅5.82%。

汇添富基金与招商基金则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尤其是汇添富基金净利润降幅超过30%。

部分公司业绩下滑可能受产品结构失衡、管理效率偏低或销售渠道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如有的公司高度依赖费率较低的ETF产品,这在行业费率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将使其营收和利润承受更大压力。

2025年上半年的公募基金市场,生动诠释了在结构性行情中“选择大于努力”的投资真谛,也为行业如何平衡短期业绩爆发与长期稳健经营提供了现实注脚。

随着9月5日证监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的征求意见发布,公募费率改革步入深化阶段,旨在进一步降低投资者成本,规范销售秩序,并鼓励长期持有、强化权益基金发展导向。

随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与行业内部竞争的深化,行业正加速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公募基金能否真正实现从规模增长到投资者获得感提升的质变,将是市场接下来的核心关注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