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琪安端着“代糖龙头”的招牌二度叩门港交所,却让投资者品出了三重苦涩——大客户订单“断崖式”缩水88%、价格战把吨价打到“白菜价”、海外建厂成了特朗普关税墙下的“走钢丝”。
全球减糖风潮正酣,代糖巨头新琪安却端着一杯“苦咖啡”二度叩门港交所——2月17日,这家给可口可乐、雀巢“喂糖”的隐形冠军再度递表,试图用“海外工厂+三氯蔗糖”的故事打动投资者。可招股书里藏着的,却是大客户收入腰斩、净利润三年缩水64%的苦涩现实。这场“甜蜜事业”的资本突围战,活脱脱演成了代糖行业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
甜蜜事业的苦涩现实:从“金大腿”到“断崖腿”
代糖行业曾上演过比比特币更刺激的过山车行情:2021年三氯蔗糖吨价冲上31万元,比茅台还金贵;2024年却暴跌至18万元,连“白菜价”都算不上。新琪安恰好处在这波行情的风暴眼——2022至2024年,其核心产品三氯蔗糖单价缩水40%,食品级甘氨酸价格更被腰斩,硬生生把25.6%的毛利率砍到不足18%。
这场“割肉竞赛”的导火索,正是中国厂商的产能大跃进。2022年起,龙头企业为清库存疯狂降价,三氯蔗糖吨价一度击穿10万元成本线,行业毛利率跌至-16%。新琪安嘴上说着“不参与价格战”,身体却很诚实——2024年三氯蔗糖收入同比仅微增4%,全靠海外市场高价订单勉强续命。
更魔幻的是其客户关系的“塌方”:抱着可口可乐、雀巢两条“金大腿”的新琪安,正经历着“树倒猢狲散”的尴尬。2022年来自可口可乐的收入还有1.75亿元,到2024年竟暴跌88%,只剩2157万元;雀巢订单也三年缩水48%,活像被抽干了糖分的无糖可乐。分析师林岳一语道破天机:“当巨头开始追求‘清洁标签’,新琪安这类化工甜味剂玩家,就成了时尚派对里的过气网红”。
这出“分手大戏”背后,藏着食品巨头的甜蜜叛逆——可口可乐们正把三氯蔗糖换成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天然代糖,毕竟“零糖”饮料也要讲“成分党”的政治正确。而新琪安的应对之策,竟是给客户开出180天超长账期,贸易应收款三年暴涨38%,活脱脱上演“跪着挣钱”的苦情戏。
资本市场的解药与毒药之争:在“关税墙”下走钢丝
当国内同行还在价格战里内卷,新琪安早已玩起了“国际平衡术”——85%收入来自海外,北美市场占比三年翻倍至41%,泰国、印尼工厂更成救命稻草。可这份“国际化答卷”里藏着雷区: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的25%关税,随时可能让北美市场变成吃钱黑洞;欧洲碳边境税蠢蠢欲动,环保成本又成新枷锁。
新琪安的“狡兔三窟”战术看似高明:在泰国扩产异麦芽酮糖醇(天然代糖),用海外工厂规避贸易壁垒,甚至计划拿IPO募资的32%搞“全球游击战”。但翻开账本,2024年三氯蔗糖出口均价仅比国内高8%,这点“溢价空间”在关税大棒前犹如螳臂当车。更讽刺的是,其泰国工厂年产500吨三氯蔗糖的产能,尚不足国内单月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这场资本赌局的本质,是实控人王小强与资本方的“危险游戏”——证监会审查意见直指其2023年股权转让定价合理性,要求说明“1.5元/股的增资价格是否损害其他股东权益”。这哪是招股书,分明是份“定价迷局”。
而所谓的“周期反转”故事,更像是行业默契编织的童话:2024年8月几大厂商宣称价格竞争缓和,硬把三氯蔗糖吨价从10万元拉回15万元,可行业产能利用率仍不足60%。这种“纸面复苏”能撑多久?看看隔壁光伏产业的价格联盟崩塌史,答案呼之欲出。
代糖江湖的“甜蜜陷阱”
新琪安的IPO闯关,恰似当代商业社会的黑色寓言:当健康风潮捧红代糖产业,过度扩张却让玩家们集体坠入“甜蜜陷阱”;当国际化成为救命稻草,地缘政治风险又化身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或许正如其泰国工厂里轰鸣的机器所暗示的——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早已从“撒糖”变成了“种树”:既要深扎根系抵御周期风暴,又得枝蔓横生规避政策镰刀。至于新琪安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咖啡里品出回甘,还得看投资者愿不愿意为这份“苦中作乐”的故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