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 5月 1st,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中国恒大极力反对清盘,7月底将出重组计划,壮士 “断腕”还是“断臂”?

Meta财经

6月 28, 2022

Meta财经 | Danny

静默了一天后,中国恒大到底是会在沉默中爆发还是阵亡?

6月28日,中国恒大(HK.03333)在公告中表示,Top Shine Global Limited of Intershore Consult(Samoa)Limited(呈请人)于2022年6月24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对本公司的清盘呈请,涉及债权金额为约8.625亿港元。

通俗来说,“清盘呈请”的意思是“清算的申请”,即要求对中国恒大进行清算处理。此类申请一般是由投资者发出的,企业也可以作出反驳。据港股公司清盘条例,如果港股上市公司因呈请而清盘,那么在清盘之日起,将对该公司直接拥有的财产进行任何产权处置;如果呈请后续被撤销、驳回或永久搁置,则于起始日或之后作出的任何有关产权处置、转让或变更均不受影响。公司股份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另行通知。这也就是说,如果此次中国恒大的清盘呈请生效,那么该公司将面临着被强制资产处置的风险。

中国恒大于今天早上,公开表示极力反对清盘呈请,并称中国恒大也预期这一呈请将不会影响公司的重组计划或时间表。

纵观此次中国恒大事件的发酵经过,6月27日中国恒大的一名战略投资者向香港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对此,香港法院将于8月31日召开聆讯,即法院调查。在事情公开后 ,中国恒大也做出了回应,公开解释称:“已与其进行多轮沟通,但对方仍向法院提起对恒大的清盘呈请”。同时中国恒大表示,恒大将继续和境内外债权人做好债务重组工作,同时确保生产经营稳定。

(图片来源于:百度)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采访中表示,此类事件至少说明投资者对于恒大处置债务的问题依然有纠纷,所以会提请此类清算的要求,反过来也要求恒大继续做好和投资者的沟通问题,进一步确保恒大债务问题的有效解决。

“虽然类似清算是否能够达成,从概率上说其实很小,但也会对恒大造成压力,所以此类事件依然需要积极应对和解决,否则漠视投资者的需求,即便其投资比重不大,也容易引起舆情风险和债务风险。另外对于港股一些企业来说,也要积极从恒大此类事件中积极做研究,尤其是一些企业债务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相关问题其实都很有可能会遇到,这都是当前需要积极关注的地方,要更好地应对问题和妥善解决问题”,严跃进进一步解释道。

回溯2021年底,许家印刚喊出了“不允许恒大任何一个人躺平”的口号,其后许家印在2022打响了新年第一枪——“不惜一切保交楼”,但是口号似乎并没有解决中国恒大的“近渴”。

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中国恒大多次“贱卖”资产补窟窿,3月30日,中国恒大宣布,拟作价36.6亿元出售水晶城项目,浙江建投接盘。中国恒大表示,出售项目的部分对价将用于抵偿项目欠款,其余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将作为集团一般营运资金。

此外,今年2月,恒大在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地产项目公司股权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更。其中包括:恒大将广州恒大南沙童世界股份全部转让,由央企五矿接盘;恒大退出东莞恒大悦龙台项目,由光大集团接手;恒大转让佛山大良项目49%股权,五矿信托接手等。

除了中国恒大变卖资产尽力“自救”外,甚至连许家印本人也在通过变卖个人资产和质押股权等方式,筹集资金“拯救”恒大。

但是,许家印坚称:“任何时候都不能贱卖公司资产,要注意防范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漏洞问题。不能依靠贱卖资产去还债务,否则资产贱卖完了也很难还清债务”。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在转型之前的经营模式为高杠杆经营模式,“贱卖”资产代表着亏本买卖的开始。资产端的价格“贱”,乘以杠杆乘数,也就意味着权益端的“爆雷”,银行端的违约风险也就不言而喻。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今年3月底,中国恒大卷入了其子公司恒大物业的134亿元的存款质押案中。据中国恒大在公告,在审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告过程中,发现恒大物业有约为人民币134亿元的存款,为第三方提供的质押保证金,已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

尽管中国恒大曾多次壮士“断腕”,但是依旧风雨飘摇,债务问题解决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中国恒大的重组计划再次浮出水面,中国恒大公开表示,预计7月底宣布初步重组计划,这将对中国恒大的债务和资产处置有重大影响。届时,中国恒大到底是“断腕”还是“断臂”也会给公众一个答案。

编辑:火华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