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还是非它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今日中字头概念股迎来比较全面的爆发,银行板块涨幅位居前列,称得上扬眉吐气。其中,9000亿市值龙头中国银行罕见涨停,万亿市值的工商银行涨超6%,千亿市值的民生银行涨幅也超6%。此外,中信银行与西安银行涨停,农业银行在盘中创下历史新高。
整体看来,银行股整体表现均不俗。
银行板块外,中字头、一带一路概念股继续活跃,中船汉光、中国电研、中国船舶、中钢国际等超10股涨停,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多股均再创新高。
这波行情究竟是风水轮流转的运气因素,还是背后有什么投资逻辑?
这个问题还要从“中特估“的概念说起。
“中特估”是什么?重要吗?
在股票投资领域,如何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和潜力,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是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特估”便是探索这个问题的一个新兴重要理论工具。
“中特估”全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11月提出的概念,号召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应有之义。
本质上来说,是对中国优势资产价值进行重估,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从工具角度看,中特估是一种重要的股票投资评估方法,通过比较中位数市盈率和特定公司市盈率,可以发现定价错误的机会。
其现实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低估或高估的公司,从而进行合理的买卖操作。此外,中特估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中特估”理论可以如何拆解?
这里可以提供一个两维四象限的理论框架。
两个维度指外部发展轴和内部发展轴,主要考量的是时间、政策变化等。
四象限主要是,一方面将企业按照类型分为民营、国企,另一方面将企业所在行业分为竞争性和战略性。
两维四象理论框架分别代表不同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在这个框架中,高成长低估值象限是投资者的首选,因为这些公司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相对较低的风险;而低成长高估值象限则是投资者要避免的,因为这些公司的增长潜力有限,而估值却过高。
为了更好地理解两维四象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暂且以工商银行为例进行简单分析,工商银行从企业性质上就讲,是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从其所在的金融行业而言,又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所以这类企业,包括其他国有背景银行在内,都应当归属于第四象限。
中特估要形成理论创新,主要工作就要在第四象限里面去做。
在A股市场,过去人们长期地混淆了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也就是同属于国有背景企业,却归属于不同的行业性质的企业,只看到了国企民企一个维度,忽略了行业战略重要性,导致看工商银行、中国中铁等中字头时,用看待老凤祥等身处竞争性行业的方法在看,导致给予第四象限习惯性的过低估值。
两维四象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公司的成长潜力和风险,并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例如,在高成长低估值象限中,我们可以找到具有高成长潜力和相对较低风险的公司,进行投资;而在低成长高估值象限中,我们则需要避免这些公司,以免损失投资资金。
有投资机构在近期策略报告中表示,持续看好的优质国央企在“中特估”的大旗下继续高歌猛进。透过一季报,基本面提质增效的苗头已然显露。
去年以来,国资委、证监会、交易所等部门高度关注提高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质量。伴随一系列方案和计划落实落地,中字头央企逐步迎来估值修复。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日,今年以来A股央企股价平均涨幅为21.84%。市场人士认为,年初以来央企股价上涨是合理有效的,这体现了市场对央企价值的重新认识。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