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财经| 谷笠
根据湖北银行2018年年报提及的“12345”发展目标,今年便是其五年上市计划的最后一年,随着2023年上半程临近结束,留给湖北银行的冲刺时间只有短短6个月余。

(来自湖北银行2018年年报)
正值关键当口,湖北银行宣布了新行长刘战明空降的重大人事变动从而引发市场关注。而就在一周以后,原行长段银弟被查的消息再次将湖北银行推上风口浪尖。

(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声誉受损的湖北银行,今年能否凭实力顺利坐上省内首家上市银行的宝座?
IPO期间,有人空降、有人被查
湖北银行的前身最早要追溯到1928年在汉口成立的湖北省银行。到2010年初,在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大背景下,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宜昌、襄阳、荆州、黄石、孝感五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采取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湖北银行。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2011年2月25日,湖北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武汉市。
作为迄今为止湖北省唯一的省级城商行,早在2015年年报中,湖北银行便提到启动了上市准备,通过上市路径选择和论证,初步确定了先启动H股IPO,再择机回归A股的表态。然而,关于上市的消息在该行2016年和2017年年报中销声匿迹,直到2018年湖北银行再次在年报中提到其《湖北银行五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年)》,其中“12345”五年发展目标,计划目标为一年调整、两年晋位、三年赶超、四年达标、五年上市。
2021年5月,湖北证监局官网发布的《湖北辖区拟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工作基本情况表》显示,湖北银行启动上市辅导程序,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就在上市辅导程序启动的上个月,该行一位资深副行长被爆出“双开”的新闻,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湖北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文耀清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主要原因是在工程项目承接、银行贷款审批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违规处置银行抵债资产等。自其2012年2月担任湖北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一职其,至被查时已有8年时间。
除了这位在职时“落马”的副行长外,两位离任后被查的“一二把手”令湖北银行声誉更加受损。
2011年至2017年,时任湖北银行董事长的陈大林以及湖北银行行长的段银弟,于2022年11月和2023年6月先后被查。据监管披露,湖北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大林将组织赋予的贷款审批权当作攫取私利的工具,“靠银行吃银行”,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审批、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擅权妄为,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被开除党籍——可以说,措辞相当严厉。
就在陈大林被查的上个月,也就是2022年10月,中信证券刚刚出具了湖北银行IPO第七期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称经过前期的辅导工作,辅导对象已经在内部较好地建立并完善了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做到规范、独立运行,A股上市的相关筹备工作也在稳步开展。此时被爆出前任董事长落马的消息,很难说不会对湖北银行的上市推进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祸不单行”,仅7个月后,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于2023年6月9日披露,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银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段银弟出生于1965年1月,湖北监利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政策性银行监管处处长、原湖南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监管处处长、政策法规处处长等职,后任原湖南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11年2月-2017年5月,段银弟任职湖北银行行长,后转任湖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一年半后,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挂牌,段银弟自2018年11月出任其党组书记、局长,任职至被查时。
日前,湖北银行官微发布一则行长调整消息称,根据湖北省委安排,刘战明出任湖北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副董事长。据悉,刘战明今年51岁,此次调任湖北银行之前任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此次上任该行行长一职,可谓是“空降”,此前担任行长一职的赵军已于2022年底升任董事长,行长一职暂时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刘战明此前任职的长江产业投资集团通过受让湖北财政厅所持湖北银行股权,增持湖北银行6.09亿股股份,合计持有该行股份6.09亿股,占总股本的8%,成为其新晋第三大股东。
10家银行“换道候场”,花落谁家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开门迎客”,多家排队银行A股IPO“换道”注册制审核。其中,湖北银行首发申请已于今年3月3日获上交所受理。
年报数据显示,期内湖北银行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达到了40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营业收入89.37亿元,增幅16.47%;实现净利润21.56亿元,增幅22.74%。不良贷款率1.97%,拨备覆盖率214.78%,资本充足率12.34%。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从2022年营收来看,广州银行和东莞银行以171.53亿元和102.79亿元的超百亿营收排在第一梯队;其次是顺德农商行、湖北银行和南海银行,总营收分别为90.98亿元、89.37亿元和69.82亿元。虽然营收总量位列三甲之外,湖北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长则高达16.47%,仅比增速排名第一的南海银行低了不到1个百分点。药都银行是10家中唯一出现下降的银行,营收同比下降10.53%。
在净利润方面,规模超30亿的东莞银行、顺德农商行和广州银行分列前三位,湖北银行以21.56亿元的净利润排在了第五的位置。与其营收指标的排名情况类似,该行净利润规模虽只能勉强进入前一半阵营,但其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22.74%,同样又是紧咬增速排名第一的昆山银行,低了不到1个百分点拿到亚军桂冠。
然而,从贷款质量来看,湖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难称稳定。据查询,2019年和2020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较大,后者追溯调整后的不良贷款率达3.58%,随后连续两年下降。根据2022年年报,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97%,较上年同期下降0.28个百分点,但与其他上市城商行乃至拟上市的10家银行相比,其不良贷款率仍偏高。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数据显示,期内药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为3.11%;湖北银行以1.97%的不良率排在第3;湖州银行、昆山银行、东莞银行和海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较低水平,均低于1%。
从同比表现来看,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其中,药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长较快,较上年末增加0.94个百分点。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其中湖北银行较上年末下降0.28个百分点,为10家中降幅最大。
截至2022年末,9家已披露拨备覆盖率的拟上市银行均满足监管要求,个中差异也较大。其中,昆山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700%,达703.41%。湖北银行214.78%的拨备覆盖率仅高于广州银行,占到倒数第二。
种种指标而言,湖北银行在相关指标的成长性方面可圈可点,但仅看绝对值仍不太乐观。加之近年来人事方面的频频变动特别是负面新闻缠身,其今年IPO是否能圆梦仍有变数。
编辑:火华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