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基金公司没能赚到钱。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Q2的各大主流指数均以绿色收尾——其中,创业板指跌幅最大,达7.69%,沪指和深指则分别下跌2.16%和5.97%。可以判定,市场整体处于下行趋势。
从行业指数表现看,红字头的也是少数派,仅有7支指数。根据申万一级行业表现数据,通信行业指数以16.33%的涨幅成领头羊,另外六个增长的行业指数分别是传媒、家用电器、公用事业、机械设备、国防军工和汽车,涨幅分别为6.34%、5.15%、5.14%、3.04%、2.79%和1.88%。
股票市场的整体震荡显著影响了公募基金二季度的成绩单。
“股基”和“混基”:一季度盈利冠亚军成二季度亏损冠亚军
2023年二季度,通过统计17619只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发现,整体亏损达到2200.83亿元。其中,7489只混合型基金和3180只股票型基金位列亏损冠亚军,分别亏损2120.22亿元和1325.06亿元,合计高达3445.28亿。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上一报告期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和分别盈利11348.25亿元和9377.13亿元,占据了盈利榜单前两名座次。
此外,二季度以来,QDII基金、FOF基金分别亏损了-48.42亿元、-31.67亿元,如此一来,权益基金亏损占到Q2基金整体亏损的97%以上。
也有挣钱的基金,但比起亏损缺口实难“力挽狂澜”。据统计,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商品型基金及其他类型基金,本期利润分别为729.23亿元(含5023只债券型基金)、584.15亿元(含767只货币基金)、6.34亿元(51只商品型基金)及4.82亿元(含35只其他类型基金)。
叠加一季度和二季度表现,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到底赚钱能力如何?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市场恢复性上涨,公募基金整体盈利为3611.65亿元,叠加二季度2200.83亿元的亏损,仍是取得了1410.81亿的正收益。
基金公司盈利分化,博时基金等盈利较稳
在统计的154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有70家实现整体盈利,占比未超过一半。其中,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43家,超过10亿元的有13家。中银基金、博时基金和建信基金分别以32.42亿元、29.84亿元和22.10亿元的整体利润,分列二季度“挣钱”管理人前三甲。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从2023年整个上半年情况来看,博时基金同样位列盈利基金管理人榜单亚军,而在二季度位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中银基金和建信基金,在上半年榜单中则略有下降,分列第8名和第6名。
整体来看,154家基金公司中,有117家实现盈利,占比近76%。其中,100家盈利超过1亿元,46家盈利在10亿以上。除博时基金外,华夏基金、国泰基金分别实现利润128.26亿元和117.61亿元,与博时基金一同荣膺仅有的三家利润过百亿的基金管理人。
半年基金利润在50亿以上的管理人有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建信基金、万家基金、中银基金、华安基金、平安基金、兴业基金、富国基金、大成基金、诺安基金等。
从二季度表现看,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中加基金、中银国际证券、上银基金、浦银安盛基金、摩根基金及鑫元基金等,均实现盈利10亿以上,表现可圈可点,主要得益于二季度债券市场走牛等趋势。因此,债券、货币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能够获得较好收益也属意料之内。
在二季度84家亏损的基金管理人中,亏超10亿元的达35家,15家亏超50亿,8家亏损超过100亿元,包括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广发基金这8家基金公司,均为行业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