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 5月 1st,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公募基金分红公告来袭,总数超2200亿:哪家最慷慨?哪家“少吃多餐”?

Meta财经

1月 12, 2025

既有情绪,又有价值。

年关将近,公募基金开始撒红包了。

仅1月10日,就有博时中债1-3年、南方中证1000等多只基金发布逾40条分红公告。而自2025年元旦以来,共有80多只基金官宣了分红,金额合计超过87亿元。

分门别类来看,债券型基金不负众望成了2024年分红主力选手,全年分红金额达1800.79亿元,占比79.76%;股票型基金分红则大显成长性,全年分红金额276.49亿元,较2023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2024年,各类公募基金合计分红金额超过了2200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A股公司分红总额超过2.4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这表明随着新“国九条”和分红新规的落地,A股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的确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近两年公募基金的分红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易方达分红百亿级,广发基金狂刷存在感

2024年,约有141家公募及资管机构的旗下产品进行了分红。从分红次数来看,逾110家机构分红不少于10次,其中广发基金以305次分红刷足了存在感,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募分红也超200次。

从分红金额来看,逾120家公募分红金额不低于1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以135.91亿元居首,是唯一一家分红百亿级的公募基金;紧随其后的有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分红金额均超50亿元。

从单个产品来看,指数型基金赢得毫无争议。

在2024年分红金额最大的10只基金产品中,8只都是指数型基金。其中,易方达沪深300ETF的分红总额最高,达53.22亿元,也是史上单次分红金额最高的ETF产品。

华夏基金表现也很吸睛。

1月8日,华夏基金发布利润分配公告,华夏沪深300ETF收益分配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权益登记日为2025年1月10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1月16日。具体而言,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0.66元,而截至1月8日,华夏沪深300ETF规模为1599.81亿元。据此测算,华夏沪深300ETF即将分红约26亿元。

此外,华夏上证50ETF分红金额为31.25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分红金额为24.94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分红金额均超过12亿元。

ETF基金的回馈能力已然成了基金分红最大亮点之一,无论分红次数还是分红金额,均比之前大幅提高。数据显示,2024年ETF及ETF联接基金合计分红约254.5亿元,远超2023年的109.1亿元,再创历史纪录。

部分ETF更是设置了强制分红机制,意味着只要基金达到合同约定条件,每季度都要进行现金分红。

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公募基金此番大手笔分红建立在2024年公募基金规模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基协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从2024年年初的27.60万亿元逐月增长,9月期间一度突破32万亿元,截至2024年11月底,公募基金市场规模保持在31.99万亿元。  

2024年,公募基金合计分红6752次(各类份额不合并),同比增长近10%;分红总金额超过2200亿元,相比2023年全年亦有所提升。

股、债型基金分红都走牛,混合型基金分红下滑

占去年分红总金额近八成的债券型基金继续保持主力选手位置。

Wind数据显示,债券型基金分红力度和2023年同比持平,2024年合计进行分红5844次,分红金额达1800.79亿元,占比79.76%。

债券型基金得以卫冕分红榜首,一是得益于债券市场的长牛行情提供了持续分红的基础,多数债券型基金收益持续提升、稳定的可供分配利润积累,分红意愿自然提升。二是随着资金不断涌入,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从保障持有人利益出发,通过分红来控制规模也是应有操作。

不管怎么说,对于债券型基金的持有人而言,这波撒钱的情绪价值绝对拉满了。

股票型基金虽然分红总数不敌债券型基金,但其在2024年内分红力度明显增加,分红金额较2023年实现翻倍。

数据显示,2024年股票型基金合计分红342次,分红金额276.49亿元,占比为12.25%,仅次于债券型基金。2023年同期分红金额则为128.47亿元。

国际(QDII)基金分红占比虽小,但积极性可以说在2024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去年国际(QDII)基金合计分红53次,分红金额达5.48亿元,虽然分红金额仅占总金额的0.24%,但同比2023年的分红金额还是大增800%之多。

相比之下,2024年混合型基金全年分红342次,分红金额86.6亿元,较2023年出现了下滑。一方面是因为混合型基金整体盈利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则是混合型基金规模缩减,导致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少。

据了解,国际(QDII)基金分红大幅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其优秀的收益表现,为分红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国际(QDII)基金备受追捧,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国际(QDII)基金通过分红控制规模的意愿较强。

  

高分红基金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基金吸引力、降低跟踪误差、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等。而随着公募基金降费大势走实,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募基金对改善投资者体验、保护投资者利益必然更加重视,预计2025年的分红力度有增无减。

不过,分红的意义也应被理性看待,其多少并不完全反映基金的真实价值。分红也不等于基金的整体收益,如果基金净值在分红后大幅下跌,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可能并没有增加。

分红的确令人“眼红”,但基金的长期表现和净值变化更是发展的硬道理。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