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浦银安盛“闪退”困局:10亿资金出逃背后的ETF江湖暗战  

Meta财经

3月 2, 2025 ,

META财经|梁小慧

中小ETF基金的隐秘角落。

当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在两个月内被抽走9.74亿元、规模缩水65%时,这场资本“闪退”风暴已不仅是单个基金的危机,更是公募行业“帮忙资金”潜规则与银行系机构结构性困境的集中爆发。

早在2月13日,浦银安盛基金旗下的A500ETF指数基金(159376.SZ)迎来上市满月,彼时数据显示,浦银安盛A500ETF指数基金最新规模仅为6.73亿元,而其发行规模高达15.07亿元。

这意味着在短短一个月内,该基金规模缩水幅度竟达55%,期间资金净流出8.07亿元。

如今,情况进一步遇险。

截至2月28日,该基金最新单位净值为1.0419,上市以来资金净流出9.74亿元,目前规模只剩5.12亿元,与发行规模相比缩水超65%。

一边是国泰、华夏等头部公司旗下A500ETF规模突破200亿元,一边是浦银安盛、永赢等中小机构产品规模跌破5亿元——这场由中证A500指数引发的ETF军备竞赛,正演变为一场“大鱼吃小鱼”的资本游戏。  

中小ETF们的溃败

2025年1月13日,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上市首日,基金经理宋施怡或许没想到,这只募集15.07亿元的“战略级产品”,会在短短45天内沦为规模仅5.12亿元的“迷你基金”。

更残酷的是,这场溃败并非个案:

申万菱信同类产品规模腰斩至2.37亿元,永赢基金更是缩水75%至1.23亿元,5家中小机构的新发ETF集体跌入“10亿元俱乐部”泥潭。  

这背后的推手,是一场隐秘的“帮忙资金”游戏。

北京某券商人士透露,为应对权益基金发行寒冬,浦银安盛等机构依赖股东或关联方短期注资,待基金成立后迅速撤离。

这类资金通常在新基上市首日抛售,即便净值折价也绝不恋战。以浦银安盛为例,其ETF份额在上市一个月内暴跌68%恰与“帮忙资金”的操作周期吻合。资深金融人士吴高斌直言,这种“注水式发行”虽能保成立,却会引发恶性循环——规模骤降导致流动性枯竭,最终触发清盘红线。  

但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帮忙资金”,或许掩盖了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浦银安盛作为银行系公募,在ETF战场上先天劣势明显:截至2024年底,其ETF总规模仅20.49亿元,不足头部公司单只产品的十分之一;货币基金与债券产品占比超96%,被动投资能力孱弱。

反观国泰、华夏等券商系巨头,凭借ETF做市商资源、量化团队和渠道网络,轻易实现规模滚雪球效应。沪上公募人士感叹:“银行系卖ETF就像让文科生参加奥数竞赛,系统支持、交易生态全不在一个维度。”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差距:中证A500指数问世半年,29只相关ETF总规模突破2500亿元,但前4大机构瓜分了超60%份额,末尾5家合计不足20亿元。

这种“一九分化”背后,是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头部ETF日均成交额超10亿元,而浦银安盛产品流动性常低于5000万元,大额资金进出足以引发净值剧烈波动。  

困局背后的危机

浦银安盛的困境还暴露了管理层的能力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张健虽接任浦银安盛基金公司董事长一职,然而其并非只专注于这一个职务,他同时还在浦发银行等多个重要岗位担任职务。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是最朴素的道理。张健身兼数职必然会使其时间和精力被严重分散。

而基金公司的管理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深入的研究,从制定公司战略、监督投资决策、管理团队建设到维护投资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董事长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张董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管理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并切实对基民的利益负责?

此外,其旗下基金经理胡攸乔管理的5只产品任职回报悉数告负,最高亏损达51%,投资者信任从何谈起?

更讽刺的是,该公司2024年清盘两只“迷你基”,2025年又因新发产品规模不足600万元再临清盘风险,显示其产品线管理已陷入“发一只、死一只”的怪圈。  

市场环境变化得很快,随着个人投资者占比升至35%,ETF从机构工具变为大众理财选项,这对中小公募的投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浦银安盛等机构仍沿用传统债基打法,缺乏精细化运营——其A500ETF虽成立以来净值上涨4.19%,但持有人结构中个人占比超90%,这类散户极易受市场情绪驱动频繁申赎,加剧规模波动。  

是否可以合理联想,管理层的精力有限部分导致了浦银安盛在市场打法上逐步落后?即便没有主动落后,但有些事确实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退。

无论是何原因,浦银安盛的“闪退”剧本都撕开了公募行业最现实的生存法则:在ETF这个赢家通吃的战场,没有生态位的中小机构,连当配角的资格都可能被剥夺。

中证A500的江湖,没有雪中送炭,只有锦上添花。

浦银安盛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资本市场的牌桌上,拿不到王炸,至少别让自己成为那个“被帮忙”的冤大头。

当“帮忙资金”的魔术被拆穿,银行系光环褪色,留给浦银安盛们的时间,或许比想象中更紧迫。毕竟,在这个连清盘都需排队叫号的年代,失败者的墓碑上从不缺新名字。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