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亚太财险9.57亿股权拆包上架,“泛海系”的又一场野蛮游戏罢了

当大树底下好乘凉成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资本江湖的戏码永远比电视剧狗血,曾经风光无限的“泛海系”如今成了拍卖行的常客,这回连旗下保险牌照都保不住了。

2025年3月31日,武汉中央商务区(泛海控股子公司)手握的亚太财险51%股权,将被拆成三块挂上京东司法拍卖,总价近十亿。

比一家两年亏超10亿、偿付能力踩红线的保险公司更吸睛的,是那个尚未到来的接盘侠。

业绩不行,饽饽不香了

武汉中央商务区(泛海控股子公司)手里总共攥着亚太财险51%的股权,这回被拆成了7.79%、17.7%、25.51%三包拍卖,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想化整为零降低门槛。

这大费周章的,原因何在?要知道亚太财险从“民安”到“亚太”,那可是八十年老字号选手,还至于生怕卖不掉?

不妨看看亚太财险的近年账本:

2021年亏4.96亿,2022年勉强赚5200万,2023年又亏7.06亿,2024年再亏3.06亿。近四年亏14亿,近两年血亏超10亿,直接把偿付能力压降到106.02%,离监管红线就差一脚油门。

虽然保险牌照是香的,但万一真金白银换来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老大难,哪个大佬不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本事盘活了。

更惨的是,去年8月互联网保险新规一落地,亚太财险因为偿付能力不足,直接被踢出局,连线上卖保单的资格都没了。 

今年1月,亚太财险发布公告称,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相关监管规定,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对于已经承保的客户,亚太财险将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保障客户权益并做好各项服务。

啧,这为数不多的窗户,又关上一扇。

近期,保险公司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也陆续披露,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净利润数据的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17家公司陷入亏损。其中,亚太财险以2024年3.06亿元的亏损高居亏损榜前三。

对于亏损的影响因素,亚太财险曾表态称,近年来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投资收益率普遍下行,保险公司普遍投资收益承压;近几年台风和暴雨灾害频发;考虑到部分交易方存在流动性压力,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未按时兑付的投资项目计提了减值准备。

大股东自顾不暇,谁来救火

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亚太财险靠的这棵“泛海系”大树,自己先被债务风暴连根拔起。  

目前,亚太财险共有5家股东。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其前四大股东分别为武汉中央商务区、民生信托、亿利资源集团和重庆三峡果业集团。

先说第一大股东武汉中央商务区,为泛海控股所属公司成员,身负泛海系400亿债务的烂摊子,连武汉地标泛海时代中心都流拍了,怕是暂时顾不上旗下保险公司。2022年5月,原银保监会公布的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武汉中央商务区还曾被列为重大违法违规股东。

第二,武汉中央商务区还直接控股第二大股东民生信托,也就是说这二者背靠的都是深陷债务危机的“泛海系”。

而且,这前四大股东所持有的98.32%股权是被冻结就是质押,活脱脱一部“资本连环债”的活教材。

业内人士表示,股权冻结和质押虽不影响公司日常运营,但可能对公司的增资扩股、经营策略及大型项目参与造成间接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烂船还有三斤钉。

自1943年创立至今,亚太财险(前身”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已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好歹还顶着全国性财险牌照,在2024年第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B类,也有220家分支机构铺到香港,手里捏着2100多款保险产品。

有分析师就说了,拆开卖股权其实是“阳谋”——既避开了监管对单一股东持股超1/3的审批门槛,又能勾引不同买家各取所需:想要渠道的拿大包,想蹭牌照的买小包。

至于接盘侠,可能是想跨界玩金融的土豪,或是垂涎客户数据的科技公司,毕竟40亿注册资本的家底摆在那儿,总有人愿意赌一把。  

泛海系从盖楼到玩金融,最后落得“卖子求生”,果然验证了那句,资本的野蛮游戏里,没有永远的大佬,只有永远的韭菜。

新股东真要接手,得先备好两样东西:一是填坑的钞票,二是治“大企业病”的快刀——毕竟光靠输血救不了连续剧式的亏损。

车险卷不过人保平安,农险干不过国寿,再不搞点科技+差异化的狠活,下次上拍卖台的,恐怕就是公司的金字招牌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