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罕见盘中发声,联合多方力量协同维稳,一场维护A股市场的行动已经展开,它能否真正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月8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政策驰援”。
在市场波动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打破常规,于盘中发声,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以切实维护全体股东的权益。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不仅仅是稳定市场的信号,更像是国家队吹响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集结号。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 面对市场的起伏,它们不仅肩负着自身的经营发展,更承担着稳定市场、提振信心的重任。国资委此次的直接表态,正是对这一责任的有力践行,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关键时刻,国有企业绝不会袖手旁观。
当然,单靠一家之力难以力挽狂澜,稳定A股需要的是多方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资委发声的同时,我们看到,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央汇金等部门也纷纷采取行动,加入到这场维稳战役中。 从央行表态支持加大对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增持力度,到金融监管总局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再到中央汇金明确表示将继续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坚定增持各类风格ETF,这些举措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套有力的“组合拳”。
行动胜于言语,承诺更需落实。 在政策的引导下,各方央企也纷纷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掀起了一波增持回购潮。 从上海三大国资平台的积极表态,到中国太保、招商局集团、中国中煤等龙头央企的真金白银投入,都彰显着国有企业稳定市场的决心。 这些增持回购,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和希望。
那么,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A股市场是否已经迎来了真正的“政策底”?这无疑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诚然,这些维稳措施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市场的压力,防止市场出现过度下跌。 但是,A股市场能否真正走出困境,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换句话说,政策的短期刺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提振投资者信心,让市场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