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财经 | 宸昭
进入7月,也就进入了上市公司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披露季,信用卡的投诉量以及不良资产率依旧是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日,银保监会出台了信用卡新规,新规中主要提及了六项要求,包括严控睡眠卡占比、严禁强制捆绑消费、规范催收行为、加强额度刚性型扣减以及信用卡分期问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此前部分银行在办卡时要求开通一些收费服务如动账提醒、安全保护等,此次新规发布特意强调禁止,之前有收取的也可以联系银行退回!

信用卡业务依旧是投诉的“风口赛道”
现如今,2022年已经过了一半,各家上市银行也加紧了半年度业绩披露的进程,截至发稿时间,目前已经有12家上市银行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量一只以来是银行零售业务业绩评定的重要指标。
Meta财经梳理了各家银行的具体投诉情况,并作出了排名。银行第一季度中,国有大型商业投诉量的中位数为3395.5件,工商银行的投诉达4211件,位列大型国有银行榜首。位居亚军的是交通银行,投诉量达3468件。紧随其后的是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投诉量分别为3405件和3386件。但其中也不乏表现较为优异的银行,例如渤海银行投诉量仅为307件;浙商银行投诉量328件。
股份制商业银行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投诉量则更少,在今年一季度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635件。排在投诉量前三位的银行分别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投诉量分别占比16.4%、14.3%、12.9%。
回顾今年一季度银行投诉情况,信用卡依旧是投诉的“热点话题”。
据7月28日银保监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2年一季度,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7954件,占投诉总量的50.0%。其中,在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10097件,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50.0%;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23429件,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79.7%;在涉及外资法人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217件,占外资法人银行投诉总量的62.9%。
信用卡投诉之风为何如此之大?又投诉了什么呢?META财经采访到了杭州某银行的一线员工,他在采访中也尽显无奈:“银行对于信用卡的业务量也是十分注重的,对于每个支行的信用卡业务也是有严格考核的。日常业务中,不同品种的信用卡有不同的优惠,有一些特殊的信用卡还有年费、工本费或者各种服务费等,虽然在办卡的时候有介绍清楚,但一旦真的扣费了,还是会引起客户不满遭到投诉。其次,现如今银行不仅仅要求把卡办出去而且要求客户按季度促活动账,这也就导致我们要给客户打促活电话,但是打多了确实也会引起客户反感,遭客户投诉。但这我们也没有办法,毕竟一线员工一切以业绩为衡量标准。”
而从客户的角度而言却大相径庭,Meta财经联系到了投诉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孙女士,她在采访中情绪十分激动:“他们银行以办卡送礼物引诱我妈妈就去办理他们银行的信用卡,但我妈妈已经快70岁了,这个年龄到底符不符合信用卡办卡要求!而且,他们的信用卡一年要刷6笔才可以免年费,他们不问一个70岁的老年人到底会不会用信用卡就办了出来,我觉得这是在诈骗!”
信用卡近几年来一直是投诉业务的“风口赛道”,每年占总投诉比重较大,归根结底还是内控上的不严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曾就银行业态经营提醒:“部分银行常有一个误解,觉得跟办一般企业一样,自己说了算,可以方便融资。但银行业终归是特殊行业,在任何国家都是特许经营,要有严格的资质审查和监管。”而本次信用卡新规的落地,对于信用卡的监管程度大幅加码,期待后续信用卡业务会有所转变。

黑天鹅没走,上市银行却迎来了不良率齐降
除去信用卡的投诉量之外,另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银行业绩指标非不良资产率莫属。纵观近五年的时间,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逐年上升,而2022年上半年尽管疫情黑天鹅没有完全飞走,却实现了银行业总体不良率下降。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9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在答记者问时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上半年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较上年同期多处置接近2200亿元。
具体来看,在2022年上半年度,江阴银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行、厦门银行、苏农银行这7家银行不良率均低于1%,杭州银行不良率更是仅有0.79%,处于历史较低值。
此外,不良率下降的同时,12家银行中11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有所提高,尤其是张家港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无锡银行这5家银行,期内拨备率分别为534.24%、581.60%、535.83%、504.93%、531.55%,较年初平均增加超50%。拨备率的提高意味着银行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底气足,对于不良资产风险的把控能力强,更意味着这些银行对于自己业绩的信心,不用通过释放拨备提高业绩。
不良率齐降必然少不了政策的支持,今年6月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强调,鼓励银行机构在受疫情影响的特定时间内适当提高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同时,要求银行优化调整考核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制度。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也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及,在监管层和银行的合力推动下,不良贷款处置加快;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加大不良资产的收储力度,以及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也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造了条件。展望未来,预计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平稳。
刘忠瑞也表示,接下来的工作,将抓实抓细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深入研判分析风险,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持续督促银行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审慎分类,充足计提拨备;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安排,拓宽处置渠道,扩大单户公司类不良贷款转让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指导银行运用高拨备优势,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同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工作,制定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措施,督促中小银行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加大不良处置力度。
编辑: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