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2022年度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报告:几家独大,行业增速放缓

据报道,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业绩报告陆续披露。截至目前,已有18家持牌消金公司公布了2022年业绩数据,其中有3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这三家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占已公布净利润的消金机构之和的70.05%。

具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收175.01亿元,同比增长9.84%;净利润33.29亿元,同比增长8.68%。兴业消费金融营收101.15亿元,同比增长20.54%,净利润24.93亿元,同比增长11.79%。马上消费金融全年实现净收入135.30亿元,同比增长14.48%,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9.34%。

不过,消费金融行业增速整体放缓。截至2022年末,全国已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达8844.41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2021年的43.5%已经放缓。此外,阳光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等公司的盈利均不足2亿元,另有6家公司年净利润不足1亿元。

消费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依旧明显,少数公司的业绩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不过,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才能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消费金融行业客群质量上升,部分头部公司受益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资本消耗也在不断加剧。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和产业公司是消费金融行业的主要股东,其中“银行系”在资金成本方面占据优势。以兴业消费金融为例,2022年10月,其注册资本增至53.2亿元,增幅达180%,排行第四。

易观分析发布的《银行系消费金融生存现状盘点及趋势预测2021》报告显示,兴业消费金融在ABS发行方面表现优异,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居于银行系消金机构前列。客群上浮的趋势也体现在单笔资产最高年利率从2018年至2020年的24%下降至2021年的21.6%。

消费金融行业的头部公司开始受益于客群质量的提升。受疫情影响,接触式服务难以为继,而持牌机构拥有线上化能力,恰好满足了非接触式服务的需求。因此,消金机构接住了商业银行外溢出来的流量,这部分客群的质量和风险水平不错。

在获客层面,不能只关注获客本身,还需要关注每个环节的流失情况。消费金融机构需要注重产品体验,包括利率差异化、额度差异化和审批速度等方面。同时,与流量平台合作也充满挑战,因为消金机构的客户与流量平台有重叠,而平台的营销能力更强。

未来,消费金融行业需要关注成本、客群需求和科技研发。探索更加精准触达客群的渠道和路径,切入高频场景实施客户转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助力风控,为贷后业务减轻压力。

截至目前已有18家持牌消金公司公布了其2022年业绩数据。据统计,这些公司总收入达到了1000亿元,同比增长了20%左右,整体增长态势良好。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专门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人和家庭。消费金融业务涉及信用卡、消费分期、个人贷款等领域,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金融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行业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升级带动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对于消费品质量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消费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二是科技进步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发展。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让消费金融行业更加高效、智能、便捷。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渠道随时随地申请消费金融服务,享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三是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宽。近年来,我国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逐步放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力度,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不断壮大,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金融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着不少风险挑战,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保障自身的稳健经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