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当你的基金“漂”了——从济安金信对华安基金旗下产品“不予评级”说起

基金啊,没那么简单。

当一名普通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上既没有信息渠道和专业能力优势,更缺乏敏锐的企业商业经营洞察力,跟着基金经理入局几乎是大多数人的不二选择。

在你的希望里,这位领路人应当有能力为你心仪的产品“量体裁衣”,也就是所谓的根据市场环境不断调整策略。

然而,当“量体裁衣”一不留神换了“新衣”,投资者又待如何?

“风格漂移”,一个老问题

龙年末尾,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以下简称“济安金信”)2024年Q4的审查结果显示,有15家基金公司的22只产品(AC份额未合并)出现了“风格漂移”。

有些投资者或许不够了解,济安金信是现有基金评级机构中唯一一家十多年来坚持对产生“风格漂移”问题的基金产品,给以“不予评级”处罚的评级机构。

说回“风格漂移”,这种现象指的是在一定的考察期内,基金实际投资风格偏离原招募说明书里宣传的投资风格——说得夸张点,和挂羊头卖狗肉一个理儿。

比如,某基金公司的中小盘,从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名称上来说,都是以投资中小盘股票为主;实际操作中,却投向了不少大盘、蓝筹股,这种就属于市值风格漂移。

再有行业主题漂移,即重仓行业和合同约定的行业板块方向不符,比如产品名称是某某新能源,实际上所投资的股票大都是传统消费、医药股等。

看看这次被点名“漂”了的产品,都有谁。

首先是华安基金旗下老面孔,华安低碳生活混合。其契约约定投资于低碳生活相关证券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而根据济安金信审查结果,风格严重偏离。

图源: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发布

华安低碳生活混合的基金经理为李欣,基金规模为5.69亿元,其中个人持有比例达80.29%,机构持有比例为19.71%。

此外,济安金信“基金风险监控与合规管理系统”显示,李欣在2023年5月15日至2024年5月10日期间,在管混合型产品业绩一致性较低。其业绩差异最大的两只基金为华安智联混合(LOF)A和华安科技创新混合A,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03%、-22.09%,业绩差异度高达22.12%。

这又牵扯出了常常伴随“风格漂移”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不公平对待持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基金管理人不得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投资人自然期待真金白银投资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同类型产品,获取的收益应该是接近的,但就李欣管理的两只同类型产品情况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益率竟差了22%,也难怪投资者有怨怼。

点名阵营里另一家,前海开源头牌崔宸龙旗下的前海开源沪港深智慧生活混合基金,也是老面孔了。

按照该基金契约,投资于智慧生活主题相关证券的比例应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而实际上,该基金持仓超70%的前十大重仓股皆是航天电器、中航光电、中航西飞、航发动力、航发控制、中航重机等军工股。

对此,济安金信的风格审查结果为严重偏离,偏离度74.63。

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亦是如此,原本其基金合同宣称投资于智能化相关企业的证券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实际上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8只竟是银行股。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基金“风格漂移”确是一个常“治”常新的老问题。对于投资者们来说,倒也不必如临大敌,了解、关注或适时离场。

投资的博弈和人性的考验

“风格漂移”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使然。

最为核心的原因,源自公募基金短期业绩排名的考核指标,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与业绩排名指标直接挂钩。在近年来风格切换频繁的结构性行情下,部分公募基金经理或迫于业绩压力,忽视合同约束,开始追逐市场热点相关个股,以博取更高的短期收益。

其次,部分基金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对于基金风格、行业配置等定位并不算特别清晰,导致在执行建仓时出现一些“灰色地带”。同时,基金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对于基金投资风格的管理也不够严谨,最终有意无意允许部分基金出现了“风格漂移”。

另外,由于更换基金经理导致投资思路发生变化,也是基金“风格漂移”的主管原因之一。

有人说,“风格漂移”是某种程度上人在悲观后胡思乱想的恐慌,也可能是解答数学难题时突如其来的灵感。总之,作为人而不是机器,哪怕是基金经理偶尔也难交出完美答卷。

至于普通投资者的应对之策,直接说结论:基金名称中的主题,未必能体现当前的投资方向。

几条能够把握的考量原则值得关注。

其一,关注基金前十大持仓股。投资者可以在感兴趣的基金产品中找到“持仓明细”与“重仓股票”板块,此二处可直观的反映该基金持仓股的行业分布与主题赛道,了解所投资金的具体流向。

图源:第三方基金平台展示效果

其二,尽可能“背调”基金经理。通过浏览基金经理的现任/历任基金产品,从其主管产品的投资风格和业绩排名中判断其擅长投资领域,深度掌握基金经理能力范围。

图源:第三方基金平台展示效果

其三,看懂基金产品定期“小作文”。一般而言,一只公募基金每年需要发布六次定期报告,分别为:4次季报、1次中期报告(半年报)、1次年报。各定期报告披露日期如下:

图源:根据公开信息统计

这些定期报告中,年报信息最丰富全面,中报次之,而季报时效性最强。报告中不仅有基金报告期内的持仓情况,更涵盖了基金经理所撰写的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运作分析。基金经理通常会在报告中直接对话投资者,有些基金经理会详细的说明当前投资逻辑和对市场的看法。

借用黄小琥《没那么简单》中的一句歌词,投资没有那么容易,每个基金经理有他的脾气,别人说的话兼听则明,自己做决定。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