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宜宾银行圆梦IPO,广州银行“撤单”,20余家排队:2025年银行上市有热闹看了

是对资本的渴望,更是对发展的向往。

蛇年伊始,“三年全国唯一上市银行”冒头了。

前日,宜宾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宜宾银行)在自家阵地亮出海报,“全国唯一”“千亿上市”的金字招牌无疑展露了它的喜悦与自豪。

图源:宜宾银行微信公众号

是的,宜宾银行打破了银行业三年来的IPO空窗期,成功敲开了港股市场大门,成为继成都银行、泸州银行后四川省第三家上市城商行。

很快,沉寂许久的中小银行IPO领域泛起涟漪。深交所数据显示,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的IPO审核状态由“中止”变更为“已受理”。

另一边,广州银行的IPO之路却戛然而止,不知能否再度启程。

宜宾银行三顾茅庐终圆梦

先说说宜宾银行这个幸运儿。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该行共计拥有38名非个人股东,持有宜宾银行注册资本的99.68%权益,392名个人股东,持有该行注册资本的约0.32%权益。

其中,直接持有5%或以上股本的股东包括五粮液集团、宜宾市财政局、宜宾市翠屏区财政局及宜宾市南溪区财政局,分别直接持有宜宾银行约19.99%、19.987%、19.98%及16.94%的股本。

也就是说,宜宾银行背靠的大树有白酒巨头以及四家市级、区级财政局,这成分不说是根正苗红,也算得上无可挑剔。

早在2021年,宜宾银行就提出了成为“西部领先千亿上市银行”的目标。此后,其分别于2023年6月、2024年3月和11月,接连三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终于在2024年12月20日通过聆讯,并于2025年1月13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不过市场反应却有点“高冷”。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情况不佳,认购率只有0.21倍,二级市场上市首日也是波澜不惊,开盘价与发行价持平,收盘仅微涨0.77%。

甚至,有大股东在急着脱手。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2025年1月25日10时至2025年1月26日10时止,一笔宜宾银行股权共计1.37亿股,占银行总股本的3.5183%,认缴出资额为1.37亿元,正以3.69亿元的起拍价被拍卖。上述股权均登记在宜宾银行第七大股东成都西南石材城有限公司名下,此前这笔股权被武汉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倘若若拍卖成功,西南石材城将退出宜宾银行法人股东序列。目前,上述股权已经流拍。

2024年6月末,宜宾银行首次跻身“千亿银行俱乐部”,资产总额为1001.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67.49亿元,增幅为7.22%;负债总额为905.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64.21亿元,增幅为7.63%。

然而,跨入上市银行阵营大门之后,宜宾银行的资产规模从“鸡头”沦为了“凤尾”。 此前,在港股上市银行中资产规模最小的泸州银行,其截至2024年6月末的资产规模为1651.62亿元,如此也相当于宜宾银行的1.65倍。

广州银行:十五年前的夙愿,折戟沉沙

再看看广州银行,属实让人唏嘘不已,有人评价,这是一场史诗级的困局。

作为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本土城商行,早在2009年完成资产重组并更名为广州银行后,就立下上市flag并满怀憧憬地规划着2010年上半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期望加速迈向资本市场。

2020年,其正式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此后经历了全面注册制改革,多次补充财务资料、更换会计师,结果却在2025年1月17日,收到了深交所终止上市审核的“宣判”。

说不解,的确,广州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的资产总额达到8320.83亿元,虽然规模增速开始放缓,2021年至2023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只有7.47%,2024年前三个季度总资产较年初仅微增3.56亿元。此外,其营收和净利润也是跌跌不休,2021-2023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1.03%、3.56%、-6.71%,净利润增速更是惨不忍睹,分别为-7.93%、-18.59%、-9.64%。

在业务发展上未明晰的僵局,或是其主动撤回IPO申请的最大原因——饭碗都快端不稳了,哪有精力站上资本市场的舞台。

还有股权结构的长期硬伤,也是广州银行的老大难问题。

1996年成立之初,作为广州银行前身的广州城市合作银行的股东就多达18489名,其中非自然人股东1637名,自然人股东16852个。2020年7月,广州银行首次提交招股说明书时披露,公司股东数量减少至11462名,其中未确权股东多达1425名。

四年之后,在广州银行于2024年6月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未确权股东数量仍多达1396名,其中非自然人股东296名,自然人股东1100名。且广州银行并未按照监管要求,披露所有法人股东的情况。

尽管这部分涉及的股权比例仅为0.52%、低于监管要求的90%红线,但涉及股东数量之多,影响范围之大,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实属罕见。

21家排队银行:有的卡在审核,有的还在辅导

除了这两位名声甚嚣尘上的,还有21家银行在IPO的道路上摸爬滚打。

目前,有6家银行已经进入审核阶段,上交所3家——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商行,深交所3家——东莞银行、南海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其中,湖州银行状态为“已问询”,其他几家都是“已受理”。

处在上市辅导阶段的15家银行,分别是桂林银行、福建海峡银行、杭州联合农商行、成都农商行、宁波通商银行、徽商银行、温州银行、江苏如皋农商行、北京农商行、江南农商行、甘肃银行、乌鲁木齐银行、芜湖扬子农商行、天津银行、汉口银行。

其中汉口银行和广州银行一样,也是老江湖了。2010年开始备案辅导,到现在近15年时间里发布了59期辅导报告,进两步退两步的节奏,最后看起来依然是原地踏步般的存在。

执着于上市的根因之一,离不开缺钱。一方面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生来就低于大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又少,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弱,外源性融资又门槛高。IPO似乎成了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

也有一些中小银行开始另辟蹊径。2024年,有超过80家金融机构通过定向募股获得资金,其中引入国资增资扩股是热门方向。比如乌海银行、内蒙古银行、天府银行等,都获得了国资的青睐。安徽新安银行更是直接变成了地方国资控股的民营银行。

一切的一切背后,是中小银行们对资本的渴望,也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的写照。

如宜宾银行之类的幸运儿,至少提供了一剂“鸡血”罢。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