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新春第一记响雷炸响车圈,上汽集团63员大将集体换防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棋局?

META财经|麦穗

当63份任免书化作改革勋章,上汽集团挥动人事“手术刀”,在央国企改革深水区劈开战略突围的惊涛骇浪——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能否为中国车企搏出智能电动时代的船票?

当车市还在消化春节档的余温,上海滩已悄然掀起惊涛骇浪。

那份在社交平台疯传的63人高管任免名单,犹如一柄寒光凛凛的手术刀,划开了上汽集团深化改革的最后一层帷幕。这份由大乘用车执管会主席贾健旭签发的文件(上汽集团内部通告),不仅揭晓了荣威、名爵两大品牌与研发制造体系的权力图谱重构,更昭示着这家老牌车企在新能源战场发起绝地反击的坚定意志。

刀刃向内的魄力

“5个手指捏成1个拳头”——贾健旭在2024年干部会议上的这番狠话(上汽集团年中会议纪要),如今正以近乎暴烈的姿态落地。将智己、飞凡研发体系并入创新研究总院,荣威与飞凡品牌合并重组,零束科技深度嵌入产品定义中枢(上汽集团公告),这轮始于去年盛夏的变革风暴,终于在2025年初春结成”大乘用车执管会”这个战略司令部。值得玩味的是,执管会首次公开亮相便剑指效率革命,通过全员竞聘上岗打破传统用人窠臼,连名爵事业部总经理周钘都在微博自曝参与竞聘(周钘个人微博),可见改革力度之深。

翻阅上汽2024年成绩单,401.3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20.1%(上汽集团产销快报),净利润更是断崖式缩水87%-90%(上汽业绩预告),这些刺眼数字犹如催征的战鼓。但深究其组织架构调整,营销体系海内外双线作战的精细切分,研发制造端”中央厨房”式集约管理,尤其是将零束科技技术骨干空降至智能化产品核心岗(内部任免文件),无不彰显着从”规模崇拜”向”技术突围”的战略转向。海通证券研报直指,这种”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正是重夺智能电动车话语权的关键落子。

这场改革浪潮绝非上汽独舞。

东风系灵魂人物周治平闪电回归兵装集团(国资委人事任免公告),北汽股份高层大换血(北汽集团公告),长安汽车续签朱华荣掌舵(长安汽车公告),系列动作勾勒出央国企深度整合的产业图景。

更耐人寻味的是,东风、一汽与兵装集团共建固态电池联盟(工信部创新联合体备案),北汽蓝谷更名极狐押注品牌重塑(北汽蓝谷公告),这些看似分散的棋局,实则暗合着国资车企破除”大而不强”魔咒的集体突围。

当63份任免书化作63枚改革勋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人事更迭的表象,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百年变局中的艰难转身。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定乾坤”,从”单兵突进”到”体系作战”,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或许正是中国车企穿越周期迷雾的必由之路。

毕竟,在新能源的牌桌上,没有哪个玩家能靠着旧船票登上新客船。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