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财经|陈裕锟
雷总的红绿灯时刻,“加油”还是“刹车”?
作为一个关注科技行业多年的老资格,此前刷到小米SU7事故的新闻时手机差点没拿稳。三条年轻生命消失在清明节前,雷总那句”心情非常沉重”的回应,隔着屏幕都仿佛能看到他紧蹙的眉头。
突然便被卷入舆论风暴眼的小米,十天前刚交出了史上最漂亮的财报——3659亿营收,272亿净利润。
这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看得人心里直打鼓。
后续事宜至今未经官方公布,还是让子弹飞一会为好。今天注意来聊聊小米这份财报,特别是其中不太为市场所注意的角落,比如,小米的金融版图。
好一出“变形计”成“缩水记”
先把时间轴往回拨。
十年前我在中关村买第一部红米手机时,小米支付技术公司才刚成立。那时候互联网金融正火,小米贷款、活期宝、大病保这些产品,哪个不是对标支付宝的?
可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在天星金融App里翻找小米汽车分期方案时,跳出来的却是合作银行的界面——就像在海底捞找毛肚,结果捞上来一盘凉拌木耳。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小米金融的”变形记”。
从最初集齐七张金融牌照的意气风发,到后来改名天星数科的品牌升级,再到最近两年主动注销小贷牌照,活脱脱像极了我们小区门口换了三任店长的奶茶店,每次路过都挂着”全新升级”的横幅,可顾客还是越来越少。
特别是消费金融公司那堪比综艺节目的高管更迭,四年换三任总裁的操作,连我这个老股民都看懵了。
最有意思的是,翻财报发现个的现象:雷军去年八场公开演讲,提到”金融”的次数还没提到”螺丝钉”多。这让我想起前些天在小米之家体验新车时,销售小哥滔滔不绝讲着智能座舱,当我问起分期方案,他却直接把我推给银行专员。
更扎心的是,小米SU7的金融方案要跳转银行页面,而特斯拉车主在车机系统就能完成贷款申请,这差距不用我多说了吧。
金融业务,究竟为什么在小米帝国里活得越来越像个“隐形人”了?
数字会说话。在小米集团2024年3659亿元的总营收里,同比增长35%,净利润272亿,小米金融的数据并没有单独披露,而是归入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收入341亿,增长13.3%,但增速低于整体营收增速,主要靠广告收入拉动。
这很有可能意味着金融业务的贡献并不大,甚至可能被掩盖在广告收入中。
而小米消费金融的数据主要来自其二股东重庆农商行的财报。2024年,小米消金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51.32%,资产规模增长到180亿。对比行业龙头如招联消金30亿元的净利润差距明显,仅相当于其约3.8%,这增速再快也是矮子里拔将军。
布局车险,好棋也是险棋
话说回来,现在做金融确实难。
看看市场上那些产品,花呗、借呗、随星借等凡此种种,就像超市里的可乐,包装不同但味道差不多。
更别说资金成本这块,人家阿里腾讯京东等能直接从自家平台导流,小米消金还得看股东脸色。有业内人士算过账,小米消金资金成本比头部平台高出2-3个百分点,这相当于每贷100万就要多付2-3万利息。
对手都跑半程了,小米消金才系好鞋带,最痛苦的是鞋还不太好使。
最近听说天星数科开始布局车险,这步棋倒是有点意思。但现实很骨感,小米汽车自己还在没完全脱离生死线,90天交付周期让车主等得心急火燎,这时候推车险?怕是要掌握点“画饼”的技能。
不过,要是真能打通车辆行驶数据与保险精算,倒是可以复制特斯拉UBI车险的玩法。只是不知道小米的工程师们有没有在车机系统里埋好数据采集的”暗桩”?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十年前雷军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现在看小米金融这十年的起伏,倒像是飞着飞着突然遇到逆风。
最新一季报显示,小米汽车业务亏损62亿元,金融业务也还是隐身模式——341亿互联网收入里,金融贡献怕是连零头都不到。
请想像以下画面:小区电梯里播放的广告片,一边是”买车就选SU7″的魔性旋律,另一边是”天星金融,懂你的智能理财”。
某种和谐又略显诡异的对仗形成了。
要我说,造车和做金融其实有点像,都需要长线思维,可资本市场偏偏最爱追涨杀跌。
这不,刚看到新闻说小米股价又跌了,不知道雷总此刻是看着自家盘中的“红绿灯”思忖,还是为仍在进行中的事故调查发愁呢?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