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蚂蚁28亿港元鲸吞耀才证券——妥妥阳谋

META财经|陈裕锟

科技镰刀挥向了金融韭菜?

4月25日深夜,香港中环交易广场的电子屏突然跳出一则公告——蚂蚁财富以28亿港元收购耀才证券50.55%股权。这场溢价17.6%的交易,恰似维多利亚港的潮水,冲开了科技巨头与本土券商融合的闸门。

而在湾仔某茶餐厅里,几位穿着西装的本土交易员正用叉子戳着菠萝包讨论:”蚂蚁这次是要把支付宝装进证券账户吗?”

资本溢价的算盘与暗礁

3.28港元的收购价,在停牌前股价异动中显得微妙。4月23日耀才证券突涨9.32%至3.05港元,提前透支的涨幅让这笔”溢价收购”的实际空间压缩至7.5%。更耐人寻味的是,花旗银行当日豪掷2500万港元扫货,与汇丰银行超千万股的抛售形成对冲,这种多空博弈在港交所龙虎榜上刻下注脚。

蚂蚁的收购逻辑看似清晰:通过耀才证券现成的58万客户账户、605亿港元托管资产,快速切入香港证券经纪市场。但翻开财务账簿,耀才证券近三年净利润在5.6亿港元上下浮动,2024年营收增速仅3.09%,这份成绩单在港股日均成交额跌破千亿的背景下,更像是存量市场的艰难守成。

交易架构的”嵌套术”暴露更多考量。收购主体Wealthiness and Prosperity Holding Limited(开曼群岛注册)穿透至蚂蚁控股,这种”三明治结构”既能规避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又为未来分拆上市埋下伏笔。而蚂蚁集团同期启动的股东分红计划,被市场解读为释放现金流压力——毕竟云锋金融的前车之鉴犹在,这家蚂蚁关联券商2024年亏损后黯然退场。

券业困局中的科技突围

在德辅道西的耀才证券总部,30年前的”平佣始祖”招牌已蒙上灰尘。这家曾以0.05%佣金率搅动市场的本土券商,如今在香港券商TOP30榜单中垫底,市占率仅0.3%。当富途、老虎证券用AI投顾抢走年轻客群时,耀才证券的客户画像仍以50岁以上港岛居民为主,他们的交易界面还停留在Windows XP风格的蓝绿配色。

蚂蚁的科技赋能承诺充满诱惑:计划将智能投研、区块链清算等技术注入耀才证券。但现实难题横亘眼前——如何让习惯电话下单的老股民接受算法推荐?耀才证券引以为傲的”七天营业制”与蚂蚁的7×24小时云服务,在时空维度上形成荒诞对冲。

真正的突围战场或许在跨境市场。蚂蚁财富150家合作资管机构的理财产品,可通过耀才证券的牌照辐射大湾区高净值客户。这种”北水南调”的想象空间,让中环分析师们想起2015年的沪港通盛况。但监管红线始终高悬:内地居民通过香港券商投资海外产品,仍需面对外汇管制的铜墙铁壁。

行业暗流正在涌动。收购公告发布次日,香港本土券商板块集体飘红,时富金融单日暴涨12%。有券商连夜召开战略会,白板上赫然写着:”警惕蚂蚁式降维打击”。

这场收购究竟是科技赋能的开端,还是传统券业黄昏的加速器?答案或许藏在耀才证券那58万个沉睡账户里——当某天这些账户能一键购买蚂蚁财富的AI理财组合时,才是故事真正翻篇的时刻。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