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上半年私募看点:私募股票策略收益平均值3.06%、近六成收益为正,监管新规将正式施行关乎21万亿资产

Meta财经

7月 12, 2023

上证指数从2022年10月31日的2885点开始启动,至今年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3202.06点红盘收官,如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所言,这或许是一场“没有人相信的牛市”。

主要原因在于今年的股市行情表现,短期来看“牛”得不够明显——年初行情有所表现,很快陷入混沌。具体而言,上半年上证指数也仅上涨3.65%,而这已是A股最强指数;创业板指以5.61%的下跌垫底。从A股市场板块表现来看,人工智能板块整体呈全面开花,“中特估”板块一度炙手可热,也有不少在相关板块有布局的私募在上半年跑出亮眼成绩。

3213家私募股票策略收益平均3.06%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有股票产品业绩显示的私募共有3213家,其股票策略收益在今年上半程的平均值为3.06%,与上涨3.65%的上证指数相比略输一筹。然而将时间轴拉长至近3年来看,其股票策略收益平均值则为25.11%。

细分来看,3213家中有1848家私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正收益,占比近六成。细分来看,截至上半年,38家私募股票策略收益在50%以上,152家在20%-50%之间,389家在10%-20%之间,剩余1239家在0%-10%之间。其中,1349家私募股票策略收益跑赢上证指数,占比约42%。

根据业绩披露数据,位列今年上半年前10名的百亿私募有宽德私募、康曼德资本、阿巴马资产、正圆投资、望正资产、东方港湾、佳期投资、银叶投资、景林资产和茂源量化(海南),且均取得了10%以上的收益。其中,上海宽德私募以20%以上的收益领跑。

在备受关注的百亿量化私募方面,有完整净值数据的百亿量化私募旗下产品共有1177只(iFind数据),其中1071只实现正收益,占比超九成,与公募量化产品中63.75%实现正收益的比例相比棋高一着。具体而言,幻方量化旗下幻方中证信息指数增强研究精选1号以近40%的收益率一骑绝尘,成为唯一一家上半年收益率超30%的百亿量化私募。而位列上半年百亿私募业绩首位的宽德私募旗下上海宽德飞虹1则以超28%的收益率排名第二,此外,该私募旗下还有5款进入百亿量化私募旗下产品收益前十名。季军则归属到稳博投资旗下稳博长期投资高波动系列1号。

在百亿量化私募产品负收益榜单上,洛书投资旗下5只产品排名前五,跌幅均超11%;艾方资产旗下艾方CTA六号和千象资产旗下4款产品跌幅均在8%以下,同样进入负收益榜单前10位。有意思的是,根据私募排排网、iFind等第三方平台不完全梳理统计,不少此前跌幅较大的产品已停止净值数据更新或将净值状态改为不对外展示,例如“千象21期”、“洛书管理期货陆号”和“白鹭商品价值投资1号”等百亿量化私募产品,此前跌幅已超11%的,此后在6月中旬左右停止了净值数据更新或者显示为“应管理人要求”不对外展示净值。因此,相关产品也未被列入截至上半年的负收益榜单的对比统计。

(图源:截自私募排排网)

9月1日起施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随着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稳步发展,新的里程碑如期而至。截至2023年5月数据,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5.3万只,管理基金规模21万亿元左右。7月9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并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可谓来之不易。从2013年证监会提请国务院启动制定《条例》,至2017年8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征求意见稿发布六年后的2023年6月16日,才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条例》全文,通过七章六十二条对私募基金“募、投、管、退”的各阶段中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予以规定,旨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日前,司法部、证监会负责人认为,《条例》重在划定监管底线、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并对不同类型私募基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

近年来,以创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私募基金,在“投早投小投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条例》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专章,明确了创业投资基金的内涵,实施差异化监管和自律管理,引发了业界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监管措施。

从现实发展来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私募股权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已累计投资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企业股权和再融资项目数量近20万,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超过11.6万亿元。特别是上市注册制改革以来,近九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九成以上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获得过私募股权基金支持。因此,从服务实体经济角度而言,对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也有紧迫的现实需求。

市场人士表示,《条例》中主要监管原则已提前在近年相关监管规则中有所体现,行业已有良好践行,对存量产品的合规挑战较小,因而《条例》也受到行业内的高度认同。随着私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该《条例》的实时发布有利于行业健康和高质量发展,违法成本和风控合规水平呈正相关稳步提高,无形中也将引领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继续提升。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