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业绩双降的第三个年头,30岁的浦发银行悄然面对“中年危机”

META财经|谷笠

1993 年1月9日开业的浦发银行,于2023年迎来了自己的“三十而立”。地处长三角的天时地利使得浦发于6年后的1999年成功晋身沪市银行第一股——也是全国股份行中首位着陆A股市场者。

对公业务的一骑绝尘让浦发行被冠以“对公之王”之美誉,一度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和“同业之王”兴业银行共同占据着股份制银行金字塔的前三甲。

然而,自2017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造假案爆发后,该行一直处在重伤过后漫长的修复期,且从近几年的业绩表现上看,“预后”似乎并不尽人意。

上半年净利润跌幅之“最”,为出清不良资产“包袱”?

2020年以来,浦发银行的业绩下行有目共睹。2021年和2022年,该行营收分别同比下降2.75%和1.24%,至1909.82亿元和1886.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9.12%和3.46%,至530.03亿元、511.71亿元。有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同年的净利润降幅均大于营收降幅。

到2023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12.3亿元,同比减少7.5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38亿元,同比减少23.32%。净利润下降大幅低于营收降幅的“规律”不仅在放大,23.32%的波动更是创下42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的净利润跌幅之“最”。若是按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来计,减少幅度更是升至31.74%。

(图源:根据2023年中报数据整理)

对比资产规模,根据中报数据,10.74万亿元的招商银行仍然牢牢占据首位,不愧为“王中王”;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则以9.89万亿元和8.93万亿元紧跟其后。排名虽然客观,但进一步对比,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分别为5.93%和6.73%,而浦发行的总资产增速只有2.62%,成长性显然不如前二者。

细看中报数据,有专业人士指出,在营业收入不足的前提下,浦发银行反倒加大信用减值计提力度,“放任”净利润同比双位数下滑,这是否有意以这两年的业绩报表换取贷款的不良资产“包袱”出清?

谈到“包袱”,五年前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造假案必须有姓名。2017年4月,其成都分行被爆出为掩盖不良贷款而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的大案。至2018年初,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领到4.62亿元罚款,相关人员也陆续被处置。

此后,留给浦发的除了一堆“烂摊子”,其发展节奏也因此改变,进入漫长的调整期,西部地区更是盈转亏成了难填的业绩“黑洞”,直至今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案件之后的浦发行明显主动更注重风险调控、压缩高收益业务。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浦发银行企业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61%、4.33%、4.19%和4.15%,均显著低于上市股份行平均值,这也是直接影响该行利息净收入和资产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

管理层“换血”,建行对公业务老将出马

9月7日,在浦发银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们的发问直击要害,诸如“公司发展战略执行近三年业绩越来越差的原因”“潘行长也是老浦发,为什么执行了几年不见效?究竟是董事会战略定错了,还是管理层执行不力”等等问题不绝于耳。

对于这些不留情面的问题,官方只表示将加快向轻型化、集约化、数字化发展模式转型,探索营收增长的新动能,同时强化风险的主动防御,坚定不移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估值提升和价值回归,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而按照原计划,本应出席业绩说明会的潘卫东行长并未出现。就在9月8日晚,浦发银行终于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郑杨、潘卫东辞去浦发银行董事长、行长等职务,此时距离半年报披露也就一周时间。

前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在该行体系内工作长达近30年,如投资者所言,确是不折不扣的“老浦发”。2019年底,潘从副行长升任行长,并与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空降而来的郑杨组队成功。 

在郑、杨班子落幕的同时,第七任“掌舵人”也同时浮出水面——建行老将张为忠。调任浦发之前,张为忠的身份是建设银行公司业务总监,28年的从业经历使其在对公业务领域颇有经验,而该领域正是这位昔日“对公王者”的底色和希望重拾的优势。

事实上,随着不良持续出清、对公贷规模回到股份行第二,此时“换血”的浦发行颇有重新出发之意。只不过,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无论掌舵者何人,船开得怎么样才是评判的标准。目前而言,持续下行的分红和利润之窘境,二级市场和投资者们是不买账的。

截至2023年9月27日,浦发银行市值为2092亿元,而招商银行市值则高达8277亿元,另外,兴业银行的3375亿元和中信银行的2810亿元也早已赶超浦发行。要知道,上市之初,该行市值达到596亿元,为彼时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今夕往昔,不免落差。有股民留言,别人是持股过节或持币过节,而我只有套牢过节一种选择。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