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奇瑞的“成人礼”:20年上市梦圆,能扛起万亿市值的野望吗?

Meta财经

3月 1, 2025 ,

META财经|麦穗


当奇瑞汽车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瞬间,芜湖长江边的造船厂上空仿佛升起一枚信号弹——这家蛰伏27年、三次冲击IPO未果的“车界老炮”,终于要在资本市场的镁光灯下完成“成人礼”。

1821亿元营收112亿净利润260万辆年销量的数据看似光鲜,但翻开招股书的B面:74.8%燃油车依赖症168亿经销商压货俄罗斯市场40%出口量的风险,却让这场“迟到的IPO”更像一场豪赌。


1997年,尹同跃带着安徽省政府的8.5亿创立奇瑞时,没人想到这家从废弃砖瓦厂起步的车企,会在27年后以千亿营收叩响港交所大门。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投入新能源研发与全球化扩张。这份迟来二十年的招股书,写满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魔幻现实——左手攥着202万辆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8.4%),右手举着58万辆新能源车暴涨232.7%的战报,像极了在燃油车墓碑前跳新势力热舞的矛盾体。

资本市场的热情早有预兆。2024年前三季度67.66%的营收增速,让奇瑞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榜单上成了“全球唯一四赛道(国内、海外、燃油、新能源)增速超30%的车企”。更让投资者心跳加速的是数据背后的“中国叙事”:114万辆出口量碾压特斯拉上海工厂,5.7万辆单月新能源销量拳打蔚小理,就连被诟病的“技术短板”,也因联合华为推出智界品牌,蹭上了“含华量”的概念光环。

但这份招股书也是一面照妖镜。86%收入依赖经销商压货的模式,让合约负债从186亿骤降至168亿,暴露出渠道资金链的紧绷;74.5%资产负债率6.2%净利率的组合,活脱脱一个“大而不强”的典型;更危险的是,当比亚迪用DM-i横扫混动市场时,奇瑞仍把74.8%的收入押注在燃油车上,其引以为傲的鲲鹏动力,在投资人眼中不过是“内燃机时代的绝唱”。

尹同跃的“全球化”叙事同样暗藏杀机。俄罗斯市场贡献了奇瑞40%出口量,但卢布汇率波动与地缘政治风险,让这个“现金奶牛”随时可能变身“黑天鹅”。在西班牙、巴西建立的研发中心,看似是国际化布局,实则暴露出核心技术的焦虑——招股书显示,奇瑞研发投入占比仅3.8%,不足蔚来的一半。当特斯拉用4680电池改写游戏规则时,奇瑞的“智驾突破”仍停留在PPT上的“2025年全栈自研”。

这场IPO最吊诡之处,在于时机选择。2024年港股IPO募资额跌至20年新低,蔚来、零跑等新势力股价膝斩,传统车企估值普遍打三折。但奇瑞偏偏在此时逆势而上,或许赌的是另一个逻辑:作为中国唯一未上市大型整车集团,其“稀缺性”足以让资本忽略瑕疵。中信证券预测其估值将超1000亿,但对比长城汽车2300亿市值与比亚迪6000亿巨头地位,这个数字更像是对“燃油车遗产”的妥协价。

奇瑞的上市,像极了一场迟来二十年的“成人礼”——西装革履掩盖不了牛仔裤的毛边,香槟塔后藏着压货经销商的欠条。当尹同跃在招股书上按下红手印时,他真正要签的不是上市协议,而是中国汽车业从“规模崇拜”到“技术信仰”的投名状。毕竟,资本市场从不同情情怀,它只相信硬核科技与现金流铸就的 护城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