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慕思股份IPO的“寒冬”已至!

Meta财经

10月 24, 2021

Meta财经 | 黛拉

新的一周,冷空气减弱,广东气温将逐步回升,广东人民的入秋体验也停留在了刚过去的周末,而对于东莞的一家拟上市寝具家居企业而言,慕思股份IPO在历时四个多月之久仍无任何进展,上市之路迎来了真正的“寒冬”。

10月22日,距离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思股份”)慕思股份递交招股书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除了上市进程至今都没有下文外,从8月份以来更是有网民和实名认证的经销商,分别在微博和微信平台发文举报“慕思”IPO数据造假以及偷漏税等严重违法行为。

来自湖北襄阳的慕思股份前经销商郑刚报料,目前税务部门正在展开调查,需要经销商提供出货单,以及和慕思股份多年的银行转账记录。

而在官网的介绍中,号称有着“量身定制个人专属的健康睡眠系统”的慕思股份,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将在深交所IPO拟募资18.99亿元。

招股书的披露,也使得慕思股份近些年来的经营状况展示在青天白日之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其中,近年来慕思股份的销售费用远远高于同行,高广告费吞噬了高毛利率备受质疑。

那么这家东莞软体寝具制造商“金玉其外”之下,究竟“表里如一”吗?

大额广告费用拖累净利率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慕思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88亿元、38.62亿元、44.52亿元,2019年、2020年营收增幅分别为21.16%、15.29%;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3.33亿元、5.36亿元,2019年、2020年净利增幅54.16%、61.18%。

2018-2020年,慕思股份综合毛利率49.14%、53.49%和49.28%,净利率分别为6.77%、8.62%、12.05%,报告期内同行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2.43%、36.44%、34.30%,净利率均值分别为,8.71%、9.90%、6.49%。

2018-2020年,慕思股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8亿元、12.1亿元和11.05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0.73%、31.32%和24.82%。其中,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广告费、工资及福利、业务推广费、租赁及物业管理费、运输费和终端管理费六类支出。而同行可比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8.34%、17.22%、16.44%。

对此慕思股份称,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约8%-14%左右,主要原因系公司以自主品牌运营为主,产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在营销过程更注重对品牌运营和渠道营销推广的投入,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OEM/ODM等B2B直供业务,相关自主品牌和渠道营销费用较少。

进一步拆开来看,2018-2020年慕思股份销售费用中占比最高费用为广告费,报告期内广告费支出分别为3.45亿元、4.45亿元和3.96亿元,占各期销售费用比例分别为35.18%、36.81%和36.09%,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0.90%、11.67%、8.96%。而同行可比上市公司广告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4.95%、3.98%、3.78%。

由此可见,慕思的高毛利率三年来在比同行高出将近17%的情况下,净利率却未能呈现同步增长的“症结”就在于其高占比的广告费。

在广告宣传这一领域,慕思可是没少下功夫,还曾塑造“洋品牌”的特征“混淆视听”。

在早期的公开宣传中,慕思股份的宣传形象是一位外国老年人,这一形象在其官网上至今还可看到。且早期宣称其官网名称“de Rucci”是法国慕思的品牌名,由法国设计师创立,广告宣传语中强调“法国皇家设计师”、“创始于1868年”等标签,营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法国品牌”地位。

但后来被媒体报道揭露其原本是于2004年创立于东莞的实打实的本土企业,最初是为其他企业代工生产床垫。假洋品牌的“面目”被揭开后,慕思股份在广告宣传上不再提及其与法国的“品牌渊源”。

早在2013年,一名自称是“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的前员工”在网上爆料,“慕思床垫产品是假洋品牌,与法国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且宣传的中法合作,其实就是该公司在法国成立的一家子公司。而广告形象里叼着烟斗的外国老人,也只是慕思找的深圳某大学外教。

当时,慕思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网帖内容系恶意诬陷,慕思从未假冒法国品牌,发帖人疑似曾因违规被处罚的前经销商。”

经销商实名举报涉嫌偷漏税

今年8月17日,郑刚在微信公众平台“沐清风家居”实名发表了一篇《慕思公司经销商实名举报公司涉嫌天量偷税》的文章。该文章称,2020年10月初,慕思股份因上市需要,不顾市场行情及经销商的经济承受能力,强迫经销商再开2000平米的新店。经销商因无力满足公司的该无理要求,被公司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终止了代理权。

除IPO数据涉嫌造假,郑刚还指出,慕思公司在对待经销商的态度上,完全就是“公司利益第一,经销商权益算个屁”的做法。比如强迫须开新店、打款后不给予发货、关停店面账户、每年以不正当理由要求缴纳数万到十万罚款、违规在其代理范围内增加了同一系列产品经销商等等,种种邪恶手段,可谓是罄竹难书。

该经销商还提到代理襄阳市场的十三年里,累计向慕思股份进货近3000万,其中绝大部分款项,慕思股份都未向经销商开具过增值税发票,经销商每次要求公司开票,慕思股份都回复称“开不了票”。十三年的时间里,慕思公司只给经销商开具了一百多万的增值税发票。

该经销商表示“根据有关法律条文规定,经销商向公司的进货款,公司都必须开具增值税发票。如果慕思公司的这一行为涉嫌偷税,按增值税发票13%的税率计算,慕思公司这些年来在我这个经销商身上偷税就近300多万,全国经销商一千多家,总额就高达数十亿。”

郑刚进一步补充道“慕思公司之前一直没有开过税票,去年是我们的要求,公司才给开了一百多万的票,现在全国有很多经销商面临这些问题,很多经销商不敢发声,害怕慕思威胁”。

郑刚表示,在文章发出后当天,慕思股份方就联系到了他,“联系我后一直在说我们之前跟着董事长从公司员工到出去当代理,这么多年的感情,有什么事好说”。

而在经过举报风波后,郑刚当下的境况并不乐观,“我现在沦落到去卖猪肉,来养活一家人。慕思公司负责人曾经在襄阳说过,慕思公司有的是钱,不行了公司搞我人。”

12名股东突击入股或将面临严格审查

2020年9月,慕思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同年12月,股份公司第一次增资,股本由3.2亿股增加至3.6亿股。增加的4000万股由红星美凯龙、红杉璟瑜、华联综艺、欧派投资、龙袖咨询、吴业添、张志安、李海燕、陈德光、洪天峰、林健永、王醒波等12个机构和个人认购,每元注册资本14.5元,合计出资5.8亿元。

此次增资后,红星美凯龙、红杉璟瑜、华联综艺、欧派投资、龙袖咨询分别成为慕思股份的第五、六、七、八、十大股东。

根据深交所有关规定,证监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将申报前12个月内产生的新股东认定为突击入股。此次增资距离慕思股份递交上市招股书不足1年时间,属于突击入股情况。而监管部门会对上市前突击入股从严核查,明确要求增加说明申报前最近1年新增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相关情况,同时对相关股份要求限售。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欧派家居就已成为慕思股份的第一大客户,这也存在明显的合规风险,同时引发滋生利益输送的潜在可能。

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直供欧派家居的产品毛利率只有23.35%,而其他普通客户的毛利率则达到59.98%。

此外,慕思股份还给予欧派家居更长的结款期,导致2020年仅对欧派家居的应收账款就有1500万元。光大证券研报数据也显示,慕思股份合作欧派布局直供渠道,2020 年直供渠道收入 3.9 亿元,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其中74.6%来自于欧派家居。

凡此种种综合来看,历时四月仍未有任何进展的慕思股份IPO之路或许还将“征途漫漫”。

编辑 | 杨帆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