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追赶“老对手”农夫山泉赴港上市,华润怡宝究竟是不是华润的“宝”?

Meta财经 | 黎昕

若按麒麟控股出售股份的价格估算,目前华润怡宝估值仅22.75亿美元,折合约178亿港元,不到农夫山泉市值的4%。

距离农夫山泉登陆港交所已经过去了1年半,37岁的华润怡宝终于也被传出要上市。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华润集团正考虑将旗下瓶装水子公司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华润怡宝”)在香港进行IPO,最快有望在明年上市,或筹资10亿美元。

据悉,华润一直在寻求将资产变现,鼓励旗下子公司自筹资金。据2021年彭博新闻社报道,华润考虑让华润万家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作为华润集团大消费板块的代表品牌,华润怡宝的销售网络如今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但近几年来,收入增速不断明显放缓。

眼下,农夫山泉、娃哈哈及元气森林等品牌竞争如后浪逐前浪一般激烈,此时赶来上市的怡宝将如何拓展多元业务,又能否成功打动资本市场入列上市阵营?

华润怡宝半路掉队

1984年,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充分肯定了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同在那一年,中国龙环(蛇口)有限公司(华润怡宝前身)在深圳蛇口工业区扎了根。彼时,这家生产贵阳刺梨产品公司的企业来到深圳,是想把“刺梨汁”这种贵州特产的碳酸饮料推向全国。

可惜好景不长,国内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叠加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外资品牌在中国已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占率,国内的碳酸饮料市场一度萧条,中小品牌发展更是步履维艰。

1990年,龙环公司只好转型推出“怡寶”牌蒸馏水,就此成为国内早期专业化生产包装饮用水的企业之一。

次年,万科买下中国龙环有限公司51%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怡宝彻底放弃饮料业务,甚至卖掉了碳酸饮料生产线,开始正式发力饮用水市场,但此番转变带给公司的业绩却并不亮丽。

1996年,怡宝因万科决定专注房地产开发业务而被剥离,继而在此后三年里被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全面收购,并更名为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

被华润接盘的怡宝摇身变成“绿瓶”,不仅逐渐成为广东包装水市占率第一的企业,还启动“西进、北伐、东扩”全国性品牌发展战略。最终,怡宝在2008年被列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一级利润中心序列,并更名为“华润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后又在2014年更名为“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

到了2015年,华润怡宝实现“营业额突破100亿”的目标,五年复合增长率约40%,远超行业增速,当年以0.3%的微弱优势首次超越农夫山泉的市场占有率,短暂坐上了“一哥”的头把交椅。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怡宝就开始走了下坡路。从怡宝最近一次公布的2019年业绩来看,营业收入为103.96亿元,利润总额为8.63亿元;同年,其“老对手”农夫山泉实现240.21亿元营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9亿元——对比可见营收和利润都不在一个level。

那么,在七年前走上巅峰的怡宝又为何在半路掉队了?

利润距离“行业老大”还差五个怡宝  

根据市场机构统计的数据,目前国内瓶装水行业集中度极高。截至2021年,农夫山泉市场占有率达到26.5%,位居第一;紧随其后是华润怡宝,市占率为21.3%;其次分别是康师傅、娃哈哈、景田百岁山以及可口可乐旗下冰露这四个品牌,市占率分别为10.1%、9.9%、7.4%及5.3%。

华润怡宝和农夫山泉两个品牌可谓是撑起了中国瓶装水市场的半边天。然而,尽管怡宝与农夫山泉市占率仅仅相差5.2%,但在业绩和营收增速上却相差甚远。

华润怡宝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华润怡宝并未向外界公布具体营收数据,2017年至2019年其总营收分别为100.35亿元、104.35亿元和103.96亿元;2018年至2020年,其利润总额分别为7.27亿元、8.63亿元、10.37亿元。

虽然华润怡宝的业绩几乎一直保持稳定提升,但与昔日老对手农夫山泉相比却相差甚远。据农夫山泉披露业绩数据,2017年至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174.91亿元、204.75亿元、240.21亿元、228.7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80亿元、36.06亿元、49.49亿元、52.77亿元,均保持稳定的的增长态势——华润怡宝同期利润仅仅是农夫山泉的五分之一左右。

不仅营收规模不行,怡宝的新品推出能力和研发实力也和农夫山泉差距不小。据方正证券研报,在研发投入方面,农夫山泉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研发费率都远高于怡宝,农夫山泉的研发费用是怡宝的10倍级别。

此外,如果和其他竞品娃哈哈、康师傅等相比,怡宝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均不强,品类十分单一,发展多年仍未摆脱对瓶装水单品的高度依赖。

联姻11年,上市前二股东退出?

据外媒报道,2022年2月,华润怡宝二股东麒麟控股以1150亿日元(9.9421亿美元)的价格把在华润合资饮料公司的40%股份出售。就此,麒麟控股与华润长达11年的“联姻”长跑正式结束。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华润怡宝多元化失败的一个标志,而此番麒麟控股的退出,或许就是对怡宝自身发展及中国饮料市场竞争格局等因素作出预判后的战略性选择。

回看2011年,华润创业发布公告称,华润怡宝与日本麒麟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双方以60%、4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生产和分销非酒精饮料业务,华润怡宝开始向多元化的饮料公司转型。

有了日本饮料制造商麒麟控股的加持后,华润推出了魔力、加林山、午后奶茶、火咖等一系列新产品。根据华润怡宝最新发布的《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20年底,华润怡宝在售水饮品类已达到35个。但即便如此,饮料新品对华润怡宝的贡献相当有限,其核心业务仍是怡宝水产品。

2019年11月,农夫山泉被曝计划在中国香港进行10亿美元规模的IPO。2020年,4月29日,农夫山泉在港交所官网披露招股说明书,并在五个月后成功踏入资本市场。

2020年9月8日,农夫山泉上市开盘大涨超过80%,成为港股“水中茅台”,公司董事长钟睒睒也成为中国新首富。截止4月21日收盘,其市值已逼近4800亿港元,收报42.60港元/股。

此外,若按麒麟控股出售股份的价格估算,目前华润怡宝估值仅22.75亿美元,折合约178亿港元,不到农夫山泉市值的4%。

可谓前有追兵,后有来者。除了农夫山泉,华润怡宝还面临着康师傅、景田、娃哈哈和元气森林等一众“前浪”“后浪”施加的压力,饮料界争夺战已然展开。在迈向全品类饮料公司的进程中,资金支出必然也会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上市募资对华润怡宝而言,或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但此时赶来上市的怡宝将如何拓展多元业务,又能否成功打动资本市场?

华润怡宝究竟是不是华润的“宝”,或许还要等待资本市场的考验才能知晓。

编辑:杨帆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