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科创板率先实施注册制以来,再过三个月就要满三周年了。然而科创50指数却从最高1726点,跌至上周五仅940点,几近腰斩!毫无疑问,科创板成了A股市场的重灾区。
从基本面分析,科创板的业绩并不差。2021年年报(部分为业绩快报)显示,科创50指数50家成分股营收合计增长35%,盈利合计增长74%。而按照上交所网站数据,目前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为50.15倍,似乎也不能说高得离谱。
目前,二级市场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为50倍,而倒挂的一级市场新股,却远远高出二级市场。

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70家科创板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59.39倍,高出二级市场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36.67倍的62%;2020年143家科创板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71.76倍,高出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47.12倍的52%;
2021年在有关部门窗口指导下,165家科创板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62.29倍,较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45.93倍高出36%;
而今年迄今已完成IPO的39只科创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119.8倍,较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43.82倍高出173%!
以和元生物与经纬恒润举例,其发行市盈率均为245倍,中复神鹰385倍,这里还不包括业绩亏损没有市盈率、只有市亏率的公司。
科创板新股频频破发,也成了大市走熊的重要原因。今年已发行的新股,科创板募资约占40%,如果去掉中海油募资280亿元,科创板新股募资要占到全部新股募资的50%。试问,大笔大笔的资金投向新股这个无底洞,结果却被死死套住,这市场又如何好得起来?
而暴跌的另一原因,有财经大V认为是科创板新股高价发行,导致大量资金沉淀闲置,根本无法创造效益。
虽然科创公司的营收和盈利都有百分之几十的增长,可由于大比例超发,净资产却是成倍、甚至成几倍的增长!不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占大头,在科创50盈利前十大公司中,如中芯国际净资产1091亿,货币资金799亿;传音控股净资产128亿,货币资金81亿;华润微净资产166亿,货币资金111亿;康希诺净资产80亿,货币资金56亿;天合光能净资产163亿,货币资金105亿;天能股份净资产122亿,货币资金103亿;更有如之江生物净资产38亿,货币资金29亿;赛科希德净资产14亿,货币资金足足就达到13亿!
另外,科创板总体业绩虽然不错,却只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
以50家成分股为例,2021年合计净利润489亿,而中芯国际、大全能源、传音控股三家就分别为107亿、57亿和39亿,,三家占比超过40%,且增速有趋缓迹象。
当下,科创板还有相当一部分亏损企业,有的亏损已数年,如和辉光电-U、寒武纪-U、君实生物-U、奇安信-U,均已连亏五年;有的甚至一上市就发布有可能退市的风险公告,如普源精电-U。
4月22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发文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一级巡视员曾长虹(正厅级)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经中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湖南省监察委员会指定,由邵阳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经查,曾长虹丧失理想信念,以贪心取代初心,长期在证券发行审核关键岗位工作,“靠发审、吃发审”,临近退休“逃逸式”离职,妄图逃避监督监管,继续恣意敛财。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曾长虹担任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据悉,曾长虹一度被认为是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的“实权人物”。
编辑:杨帆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