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香港千万富翁锐减 大湾区投资有信心

Meta财经

4月 28, 2022 ,

受到疫情因素影响,澳门6大博彩企业业绩,除银河盈利16亿(澳门元,下同),其他五家合共亏损207亿。以整个行业计,去年博企合计亏蚀191亿。

银河娱乐场股份公布业绩报显示,2021年净收益172亿元,按年增65%;溢利16亿元,2020年为亏损38亿元;

威尼斯人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净收益230亿元,较2020年的135.1亿元增70.2%;2021年亏损80.4亿元,较2020年亏损的126.6亿元收窄36.5%;

永利度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经营收益总额120.8亿元,较2020年增54%;2021年经调整EBITDA为3.17亿元,2020年EBITDA亏损约22.5亿元;2021年亏损34.21亿元;

澳娱综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综合账总净收益104亿元,期内经调整EBITDA为亏损16亿元,较2020年收窄17.7%,去年集团综合除税后亏损41.88亿元;

新濠博亚(澳门)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博彩收入124.2亿元,较2020年的106.07亿元增17%;亏损17.12亿元,较2020年亏损的24.5亿元收窄30%;

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收益97亿元,较2020年的52亿元增84.7%;经调整EBITDA约1亿元,2020年经调整EBITDA亏损为15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度亏损为34亿元,2020年度亏损为50亿元。

受业绩报影响,今日港股赌业股多数下跌,金沙中国跌幅1.97%,美高梅中国跌0.23%,唯有银河娱乐略微上涨了1%。

另据香港特区差饷物业估价署4月27日公布,用来衡量二手私人住宅的售价指数在3月录得381.3,环比下跌0.7%,已连跌3个月,同比则下跌2.1%。

最新公布的3月二手楼价指数是2021年1月以来的新低,已较2021年9月香港楼价的历史高位累计下跌4.22%。今年第一季度,二手楼价指数累计向下调整3.2%。

而在此前2021年,香港二手楼价累计上升3.3%,已连涨13年。

此外,香港住宅租金亦连续6个月下跌。差估署数据显示,今年3月香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数录得178.8,环比跌0.56%,连跌六个月。今年第一季度,私人住宅租金指数累计下跌2.1%。

2021年港股及A股市场波动,香港千万富翁数量锐减。花旗银行4月26日发布的《2021年香港千万富翁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底,香港拥有千万港元或以上净资产的千万富翁约43.4万人,同比减少逾15%。

大湾区投资方面,上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18%的香港千万富翁有信心在大湾区投资,他们最有兴趣的投资项目为住宅物业,其次是商业地产及经营业务。

4月26日,港企新世界发展与新创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公告称,双方以19.024亿元,从龙光交通集团手中,收购高速公路的管理及运营的公司40%股权及相关股息和债权。

新世界发展旗下地产项目,以K11最为知名。新创建集团则是新世界发展集团旗下多元产业上市旗舰,主要在香港和内地投资、运营多元化业务,核心业务包括收费公路、商务飞机租赁、建筑及保险等。

同一天,新世界中国发布公告,和招商蛇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内地和香港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涉及住宅开发、商业体打造、城市更新及旧改项目、股权及资产收购项目等多个领域。

看看新世界的郑裕彤先生,再对比下刚才港埠公布的私人租金收益,大家可以看明白香港地产商为何要加大对大湾区投资以及旧改项目的关注度了。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内地地产商在不停加杠杆的过程中,香港地产商从李超人到恒隆陈启宗先生,以及郑先生,其不变的思路都是最基本的租金收益——稳定收租,长期稳定收益,当年很多内地地产老板笑话李超人的资产负债率为何如此之低,现在从更长的周期看,究竟谁更聪明?

与此同时,相信港资们也一样看到了内地基建的威力。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是基建?为什么不是消费,或者别的什么行业?

因为当下既不能放开疫情管控,也不能允许经济凋敝、失业率大幅上升,那么就必须动手刺激经济。

经济的几大项-出口、消费、地产、基建。横向对比,从2017年到2021年,货物出口从15.3万亿到21.7万亿、增长42%;消费从36.6万亿到44.1万亿、增长20%;商品房销售额从13.4万亿到18.2万亿、增长36%;基建投资额从14万亿到15.3万亿增长9%。

四大项里边也只有基建投资远远跑输,这就为今年的基建投资预留出很大的空间。在美联储加息缩表下,出口不太能指望,在疫情管控下,消费也不太能指望。即便疫情被管控住,恐也难以出现报复性消费,多数人会节衣缩食,储蓄率势必进一步提升。

这样,就只剩下地产和基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