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饼,难吃也!
在众多保险业务中,信用保证保险也曾被视为一片广阔蓝海。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加之各家险企风控能力的差异影响,似乎逐渐变成了一团充满风险的火海。
今年10月16日,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便因一起信用保证保险纠纷案件败诉,被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需支付超过5000万元的保险理赔款、违约金及其他相关费用。
案件的另一主角则是杭州惠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惠金”),据悉,该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因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产生过纠纷。
相比之下,中华财险还算是“情节轻微”的,如安心财险等中小保险公司更曾因过亿的因赔付金陷入困顿之中,还有些不得不彻底改变经营策略,逐渐抽身信保泥潭。
信保业务责任界定难,赔付动辄过亿
事情缘起于中华财险承保了杭州惠金的一项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后者主张根据双方签订的信用保证保险合同,中华财险辽宁分公司应在杭州惠金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时,向银行支付相应的赔偿款项。
一番挣扎过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了民事判决书,认为杭州惠金与中华财险辽宁分公司签订的信用保证保险合同合法有效,中华财险辽宁分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赔偿义务。
杭州惠金,似乎是个“烫手山芋”,曾与多家险企产生过信保业务纠纷。
2024年1月,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保险”)因与杭州惠金的保证保险纠纷,被强制执行高达2.3亿元的赔付金额。
除了杭州惠金方面的原因,长安保险较为激进的经营策略和不够匹配的风控能力也是其容易踩雷的内因之一。
2015年,长安保险涉足P2P网贷平台的履约保证险业务,为平台上的借款人提供信用保证保险。后面的事大家都知晓,2016年开始P2P行业的风险逐渐显现,长安保险合作的多家平台接连爆雷,借款人违约率大幅上升。长安保险也因此陷入了理赔潮,财务压力骤增。
至2017年,长安保险的经营状况还在恶化,连年的亏损使其资本金严重枯竭,偿付能力指标多次跌破监管红线,一度濒临破产。到2018年,长安保险获得了国资注入,暂时回血一波,但P2P履约险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未彻底代谢掉。
2024年8月,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心财险”)同样因与杭州惠金的保证保险纠纷,被法院强制执行赔付4.41亿元。这一巨额赔付不仅给安心财险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还导致公司董事长韩刚被限高。
从近十年前浙商财险的“侨兴债”事件,到如今的中华财险、长安保险、安心财险,皆曾折戟于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且金额动辄上亿元。与中小险企一年不过几千万元甚至更少的净利润相比,这样的高额赔付只要有一笔便算是一年白干。
此前,中华财险还在2020年因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中的不当行为被罚款,并被暂停新业务两年。可以说,即使是财险行业的领头羊也得承认,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专业性要求极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吃不到蛋糕的。
中华财险的风控合规能力受质疑
比起另外几家,中华财险家大业大,虽遭一难不至于精气神全无,但来自经营盘面的其他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4年上半年,中华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10.1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净利润4.95亿元,同比下降15.75%,妥妥的增收不增利。
而且今年8月1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还将中华财险评级由“A-”下调至“BBB+”,伤害再加一等。对此惠誉称,下调评级主要原因为实际控制人东方资产的信用状况相对有所恶化,预计未来其不太可能为中华财险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意味着中华财险的信用评级将不再因中国东方的所有权而获得额外提升。
据公开信息披露,2022年,中华财险向其母公司中国东方转让了四项不良资产组合,本金总额为11.8亿元,加上利息4380.81万元和违约金等其他费用3.9亿元,总计约16.13亿元,还包括了553.46万元的产品层面费用。
短期内甩出四个“包袱”,中华财险的资产质量压力显然暂时减轻了,但“包袱”出现的本身也暴露出公司风控上的不足。根据惠誉的报告,2024年上半年,中华财险新增的不良投资主要涉及与房地产业紧密相关的信托计划。报告分析认为由于种种外界原因,这些不良资产可能带来的减值损失仍旧可能继续影响中华财险财务稳定性的表现。
另外一个风控合规能力受到市场质疑的佐证是上半年以来,中华财险累计“吃罚单”48张,总罚款1140.3万元,处罚金额总量位列财险公司第三。案由从农业保险的核算不严谨,到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再到理赔资料的作假和对保险条款和费率使用的不当,不一而足。
“双罚制”下除公司主体受罚金,31名个人被处以不同期限的禁业处罚,其中有16人更是被断送了保险领域的职业生涯。
中华财险显然也在思变,今年8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吴自强、李友意、余杰获批担任中华联合财险副总经理,三位都是具有地方一线经验的高管。一日三位副总经理获得监管批复,这对于管理班子而言不算小事。
对于注入了新鲜血液的中华财险管理层而言,更加科学的投资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毕竟,曾经那个总是能接住不良“包袱”的幕后AMC大股东,如今不至于说自身难保,但也总归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自食其力,从源头上减少“杭州惠金”类事件的产生,才是中华财险支棱起来的正解。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