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中国信用卡元年”已过20周年,3.24%的银行618消费信贷利率能落地吗?

META财经| 陈晨

买买买还是“贷贷贷”?

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发行;2003年前后,专营机构纷纷成立——如此算来,中国信用卡业务业已经历了38年的发展变迁。

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在2003年前后,彼时中国银联以及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雨后春笋般冒尖,信用卡发卡量快速提升,当年也因此被冠以“中国信用卡元年”之美名。第二个发展节点降临于2016年,随着各家银行纷纷开启零售转型,倚重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信用卡业务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直到2022年7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发布,标志着信用卡行业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早期粗放式的“跑马圈地”到高质量“精耕细作”,信用卡业务表现得越来越“卷”,竞争愈加激烈,今年“618”战场上各家银行更是“大招”齐放。

利率“卷”至3.24%

在零售金融赛道,消费信贷无疑是银行最挣钱的业务,短期内其作为银行零售转型支柱业务的地位难以撼动。

该“卷”必卷。在今年618消费战场上,多家银行推出了相关消费贷优惠产品,个别银行消费贷贷款利率甚至低至3.24%。

加入战斗的队伍中不乏国有大行的身影。

首先是“卷”幅最大的交通银行,根据该行宣传海报,针对新客户的消费贷款最低利率能够达到3.24%,申请成功还可以领取10元贴金券、20天免息券等多种优惠。不过该行客户经理也表示,目前只有少数优质客户能够申请到这么低的贷款利率。根据申请人资质和贷款期限不同,该款产品通常利率在3.8%至14.6%之间浮动。

另外,工商银行推出的个人信用贷款“融e借”,最低年化利率3.6%;同样,6月初,建设银行也在推广年化利率3.6%的快贷,比之该行两个月前还是3.65%的快贷最低利率又降低了0.05个百分点。并列的还有农业银行“网捷贷”,同样年利率(单利)低至3.6%,宣称可三年不还本按月付息。

“卷”到什么程度呢?低0.01个百分点也是低!根据邮储银行推出的优惠活动,最低可实现3.59%的年化利率,较工行、建行和农行三家的最低利率又低了0.01%。

总体而言,国有大行消费贷利率已经普遍降至4%以下。

除国有行外,股份行组成了另一波战斗大军。

根据招商银行APP显示,6月1日-7月31日期间,“闪电贷”建额成功的新客户享6.8折,年利率3.6%起。针对有车一族,该行还提供车主贷,最低利率3.4%。平安银行APP显示,该行消费贷产品“白领贷”,贷款最低年化费率为3.3%。

需要有心理准备的是,理论上可实现的最低利率实际上并不容易落地。不少合同条款中暗藏玄机,比如,实际费用会分为利息+手续费,而先息后本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方式也会导致实际利率的不同。加上不同银行在此类消费贷审批过程中,对月收入、银行卡或微信流水、年龄、工作性质等有不同要求,多数客户最终申请到的贷款利率很可能高于银行所宣传的最低利率。

对于银行方面,下行的消费贷利率也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关键原因在于,消费贷利率普遍低于房贷利率,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贷被改变用途,流入房地产、股票投资领域,而这是严重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今年2月,我国银保监会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银行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

靠消费贷弥补信贷增长缺口?

今年1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推动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 同月,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

从这个角度看,如今银行积极迎战消费贷是对国家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的积极响应。

就银行自身而言,发力消费贷也是应对今年以来信贷趋势的现实需要。

在今年前五个月中,信贷增速在2-3月超预期反弹,4月有所放缓,而进入5月后又大幅回落。5月,央行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弱于市场预期的1.55万亿,同比少增541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包括短期贷款增加值1988亿元,以及中长期贷款增加值1684亿元。总体新增贷款走弱的主要原因,是新增短期企业贷款和票据融资“拖后腿”,叠加去年信贷高基数影响。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当前居民部门有效融资需求仍然不足,住户贷款,尤其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所以部分银行通过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弥补这部分信贷增长缺口。

数据还显示,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元,主要贡献来自居民、财政和非银金融机构部门,同比少增1.5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36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93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36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221亿元。

可以看到,1.46万亿元的增加值中,5364亿元的住户存款增加值占到了36.7%,超过了三分之一,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同比连续两个月少增,结合居民新增贷款增加,反映居民消费意愿在逐步回暖中。同时,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增,也反映了市场情绪回暖正在带动居民理财投资需求的复苏。

分析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的原因,至少有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近年来为应对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偏积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另一方面是受市场竞争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款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业普遍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

更微观的层面来看,各个互联网平台正在不断联合银行,针对“618”一类消费购物节大力营销,使各种消费贷款优惠活动渗透到几乎所有消费场景,也进一步使得银行业内竞争走向白热化。

抛开“618”等短期促消费因素的影响,从中长期看,尽管今年前五个月消费增长不及预期,这也意味着下半年蕴含着促消费政策发力的空间,特别是通过适度加大对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可能促进消费势头的修复。

而消费的持续繁荣也必然伴随着消费信贷的持续增长。我国当前的狭义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占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为40%左右,通过该比例来衡量消费信贷渗透率,说明消费信贷还有长期增长空间。此外,房贷在居民负债结构中的持续下滑,也将为消费信贷增长腾出空间。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