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逆势突围中的城商行样本:郑州银行“四增长”背后的战略定力

Meta财经

4月 1, 2025

在区域性银行普遍承压的2024年,郑州银行交出了一份逆周期生长的答卷。3月27日披露的年报显示,该行总资产突破6700亿元,存款规模站上4000亿元台阶,净利润同比增长1.39%,不良率降至1.79%,成为中部地区首家实现资产、存款、贷款、利润“四增长”的上市城商行。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地方性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与风险暴露双重压力下,探索特色化生存路径的典型样本。

零售战略破局: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重构
当多数同业深陷零售转型瓶颈时,郑州银行的“四大管家”战略展现出独特穿透力。截至2024年末,个人存款占比攀升至53.93%,较三年前提升16个百分点,这一增速在已披露年报的城商行中位列前三。支撑这一跃升的,是其围绕市民生活场景构建的金融生态——通过“市民管家”覆盖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乡村管家”打通县域金融服务末梢,该行零售客户数突破600万户,较年初增长12%。更值得关注的是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人均存款0.65亿元、网均存款22.23亿元,这两项指标较三年前分别增长23%和31%,折射出单点产能的质变。

对公业务新逻辑:产业链金融的精准落子
在对公领域,郑州银行没有选择盲目扩张,而是紧扣河南省“7+28+N”产业链布局重构信贷逻辑。年报数据显示,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增速达44.5%,重点投向超硬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产业;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73%,其中60%资金流向光伏组件、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这种聚焦区域禀赋的差异化策略,使其对公贷款不良率较行业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呼应的是,该行2024年落地6586户小微企业融资协调项目,户均贷款额度控制在300万元以内,精准灌溉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财务韧性修炼:在让利与盈利间走钢丝
面对全年净息差收窄17个基点的行业困境,郑州银行通过三重策略稳住基本盘:一是负债端发力,全年存款增速12.07%,低成本存款占比提升至68%;二是资产端优化,将债券投资占比从22%提至25%,捕捉债市牛市红利;三是中间业务突破,理财代销规模同比增长40%,带动手续费收入逆势增长3.2%。这些精细化操作,使其成为极少数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城商行之一。而182.99%的拨备覆盖率,则为其抵御潜在风险预留了缓冲垫。

数字化突围:一场刀刃向内的组织变革
2024年12月的数字化转型启动大会,标志着这家传统城商行进入深度变革期。与华为、郑好融的战略合作,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系统升级,更关键的是推动组织基因重构——通过建立“数据驾驶舱”,将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效率提升30%;搭建智能风控模型,使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效缩短至48小时;开发产业金融云平台,实现与省内85%规上企业的数据直连。这种从底层逻辑出发的转型,使其科技投入产出比达到1:4.3,远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

区域深耕的辩证法:既要“接地气”更要“观天象”
作为扎根中原的法人银行,郑州银行的战略选择极具启示意义。在支持地方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中,其落地11个地市40个“白名单”项目,但严格控制开发贷占比在15%警戒线以内;在发力科创金融时,首创“技术流”评价体系,将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软指标纳入授信模型,使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维持在0.8%以下。这种既融入地方经济肌理又保持战略定力的平衡术,或是其穿越周期的关键。

当银行业步入低速增长时代,郑州银行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区域银行的价值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将地方经济的脉动转化为差异化的服务能力。正如其年报扉页所写:“做读懂中原的银行”——这或许正是区域金融玩家们最珍贵的生存密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