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520当日,富国基金发出限购式“婉拒”

Meta财经

5月 21, 2024

千余只“限购基”和“橱窗基”将投资者拒之门外。

谁承想,来自公募基金的一波“限购”潮,让原本就不浓郁的节日氛围雪上加霜。

2024年5月20日,富国基金一纸公告称,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管理人决定自5月21日起,暂停接受单个基金账户,对富国价值发现基金日累计金额超过1000万元(不含)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申请。

图源:富国基金公告

这只简称为“富国价值发现混合”的基金成立于今年2月4日,迄今仅三月余,首发募资规模为3.14亿元,由富国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刘莉莉管理。

放在一众权益类基金中作比,该只基金的同期业绩排名相对靠前。根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5月20日,富国价值发现混合基金A份额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已达到13.49%。

不难理解,对绩优基金实施限购的内在逻辑在于,这些基金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受到投资者追捧,实现产品规模快速膨胀,由此可能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灵活性和业绩表现。

不过,就富国基金这样行业非货规模top5的公募巨头来说,对一只极为年轻的中小型规模基金产品迅速采取“大额限购保护”,几乎是表明了不欢迎机构投资者进场的态度,仿佛是过于未雨绸缪了。

究其步步谨慎的原因,或与其近两年来的业绩表现有关。

曾经的“坐四望二”

成立于1999年的富国基金,是国内“老十家”公募之一,股东包括两家头部券商海通证券、申银万国,以及山东国际信托、外资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股权状态较为稳定。

其首任总经理李建国在任期间,富国基金开始向“研究为本,淡化选时,均衡配置,风险管理”转型,在投研上形成了朱少醒、陈戈、饶刚为代表的明星阵容。

此后很长时间以来,富国基金在主权权益管理方面都颇有优势。2022年,富国基金进入行业规模前四,与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形成了对榜一“大哥”易方达基金的追赶之势。

两年后的今天,富国基金在规模上却打开了一个区域领先而相对落后的局面。

区域领先,在于随着汇添富基金和中欧基金的下滑,富国基金算是坐稳了沪上公募龙头的宝座;相对落后,则是较之两年前的老对手华夏基金的规模差距,落下不是一星半点。

2022年时,富国基金与华夏基金的规模差距尚在700亿左右;到2024年一季度末,两者差距几乎翻了五倍,达到3400亿元,富国距离榜首的易方达差距更是达到4300亿。由此,虽然身为一方龙头,富国基金却在全行业内逐渐失去了“坐四望二”的先机。

是优秀人才的流失?不然,富国基金依然是明星基金经理云集的存在。

广为投资者熟悉的范妍、白冰洋两位女将,正新落于富国基金麾下。在市场经历大规模调整的2023年,范妍代表作依然维持了正收益,白冰洋在离职前的2022年也实现正收益,排名都非常靠前。此外,大成基金成长股选手谢家乐、摩根资产张富盛等过往业绩不错的选手,也在近两年加入了富国,足见其吸引力。

此外,标志性人物朱少醒曾创出十年十倍业绩的热血战绩,老将毕天宇的长期业绩也还不错,中生代里的孙彬、王园园、曹文俊、杨栋、李元博、张啸伟也都是知名度较高的基金经理,都曾凭借业绩跻身百亿规模基金经理行列。

拥有如此多绩优基金经理的富国基金,可谓是兵强马壮。可惜的是,这两年来富国在主动权益管理上也表现欠佳、规模流失。在经历了2022-2023年的“熊市”扫荡过后,其百亿基金经理仅剩下朱少醒、王园园、杨栋三位。一度颇受机构青睐的孙彬,在2021年底时管理规模还在200亿以上,目前已降至90亿左右。而曾经规模超过300亿的成长股猎手李元博,更是锐降到66亿。

“关门谢客”之风

客观来说,近期采取类似限购措施的并不止富国一家。今年以来,已有千余只基金产品暂停大额申购,部分基金甚至彻底“关门谢客”。

这里面,不乏如富国价值发现一般的绩优基金。

例如,鲍无可管理的于4月末宣布暂停接受伍仟元以上申购。该基金目前的管理规模为62.26亿元,截至5月20日,其年内收益率为22.38%,远超同类产品平均的0.49%以及沪深300指数的7.19%,排名前二十。

同在上月末,杨金金管理的交银启诚亦发布限购公告,将每日申购上限调整为5000元。该基金目前的管理规模为27.72亿元(A类和C类合计),其A份额的年内收益率截至5月20日为16.64%,同样远超同类平均的0.66%以及沪深300指数的7.19%,在四千余只同类产品中排在前10%。

5月14日,华泰柏瑞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华泰柏瑞多策略混合自当日起暂停接受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申请。

Wind数据显示,华泰柏瑞多策略混合现任基金经理为知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董辰,其目前管理的公募产品总规模接近300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28.92亿元。自今年2月6日市场反弹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截至5月20日,该基金A份额近3个月收益涨超20%。

图源:天天基金网(5月20日)

在暂停大额申购的基金中,债券基金的占比高达49%,QDII基金占26%,货币市场型基金占14%,权益基金为11%,还有部分FOF和另类投资基金。在完全暂停申购的73只基金中,债券基金占38%,QDII基金占33%,权益基金占14%,还有部分为货币市场型基金和FOF基金。

此外,部分基金产品的花式操作也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如债券基金中欧兴利、QDII基金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联接的每日申购上限是10元,QDII基金华夏海外收益、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的每日申购上限是20元。权益基金如鹏华弘尚、创金合信鑫利的每日申购上限为1000元。

日限额10元、20元是什么概念?就差宣布暂停申购了!难怪投资者将这类限额极低的产品称为“橱窗基金”——隔着屏幕看看。

限购的命运除了降临在“绩优基”身上,也还有别的可能性,那些业绩不佳或规模过小的基金产品也可能出于其它考虑被安排“关门”。

5月内,前后脚被暂停申购的华商稳健汇利一年持有、长江量化科技精选以及弘毅远方高端制造,管理规模均不足5000万元,并且已经发布了资产净值过低的提示性公告,此类限购更倾向于唱响即将清盘的前奏。

随着近期股票市场情绪的修复,不少基金产品也随之走热。然而,正当投资者们重拾“买基”信心之时,却又可能会在心仪的基金产品前吃上“闭门羹”。

彼时不敢搭理,今日终成高攀不起啊。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