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30th, 2025

全球财经的动态观察站 | 解码元宇宙时代的投资逻辑 。我们拒绝‘正确的废话’,只提供可验证、可操作的财经认知武器库。让复杂金融现象回归第一性原理。

30年期国债期货“过山车”的背后和债市前路走势

期待小确幸和新招数。

7月31日,扎身债市的投资者迎来了一个“小确幸”——此前30年期国债期货连续上涨8天,至当日高开低走,或与期间经历的央行超预期降息有一定联系。

就在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强调“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内需潜力。

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的一系列起伏既包括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经济运行的分化,还有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阵痛。

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旨在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而这些定然也将极大的影响未来债市的走势。

利率或继续下行,债市仍有上行空间

7月31日,30年期国债230023的收益率跌至2.372%,同时10年期国债240004的收益率则降至2.143%。

尽管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跌。根据机构预测,10年国债利率可能继续降至2.0%-2.1%,30年国债则可能下行至2.2%-2.3%。

不过,根据经济运行的逻辑,债市仍有上行空间。

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7月制造业PMI继续下行至49.4%,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2%,这显示经济总体产出继续扩张,但仍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

由此或导致贷款需求不足,进而压低贷款利率,促进国债价格上涨。资金也得以从存款转向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从而为债市上行提供持续支持。

另一方面,下半年的宏观政策也将“持续用力、更加给力”,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稳增长的宏观增量政策出台。一是财政政策方面,将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1.48万亿元,力争8月底前完成发行任务。二是货币政策方面,未来可能采取降准、结构性工具等措施,进一步支持经济企稳回升。

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显然是下半年的重要方向。

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升级,利用存量政策工具,发挥消费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由此,预计未来服务消费领域将有较大提升空间,推动经济增长。

存款利率不断“瘦身”和专项债加持

在这个存款利率不断“瘦身”的时代,存款正在从银行流失,投向非银机构,如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的规模已膨胀到了28.5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6.43%,同比去年则增长12.55%。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更是达到了27.63万亿元,占据了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6.88%,较年初增加了0.5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7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半年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增长了1.2万亿元,短期纯债型基金的规模环比增速最大,环比上升了24.4%,达到了1.49万亿元,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的规模也不甘示弱,分别环比上升了8.3%和18%,达到了6.33万亿元和0.81万亿元,均达到了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些资金显然是未来债市上行的潜在能量。

此外,上半年,财政部迅速响应政治局会议精神,加快了专项债发行进度。

首先是2024年的1.29万亿政府债券已全部发行完毕,而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1.48万亿元,将力争在8月底前完成专项债发行,为全年经济平稳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据了解,专项债主要用于基建和重大项目建设,直接带动投资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限额为3.8万亿元,显示了财政政策对稳增长的重视。专项债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或将有效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和消费。

服务消费领域的发展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比商品零售额快4.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9%。文旅部数据显示,国内游客上半年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这些数据表明,服务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于未来债市的走势,除了关注基本面,央行的意见也极为重要。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认为合意的长债收益率应该在2.5%以上。然而,央行随后的降息操作,是否意味着央行对合意收益率的看法有所摇摆?

加之,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周期,这一过程正在极大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和耐力。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