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重大信号:其一,对形势判断更加谨慎,坦承国内外形势发展“超出预期”,提出“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3月PMI数据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供需同时收缩,中小企业仍处收缩区间,且面临需求下降、输入性通胀导致的成本攀升问题,疫情反弹和防控趋严导致经济活跃度明显下降。
其二,明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内涵是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稳增长”的核心是“保就业”和“稳物价”。
其三,加大微观主体纾困和就业兜底。困难行业和弱势群体在疫情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房租、债务等支出是刚性的,而收入是脆弱的,部分服务业中低收入人群属于“手停口停”。国常会为此提出三大针对性举措:一、对五大困难行业暂缓缴纳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二、对弱势群体发放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三、对中小微企业提供稳岗留工返还和补助等。
相比2022年初政策力度加码,此前仅对餐饮、零售、旅游业阶段性缓缴失业、工伤保险费,这次还涉及到企业社保负担的大头——基本养老保险费,适用行业范围也扩大至五个——政策安排,显然相比年初有所加码。
此前,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于2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允许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对餐饮、零售、旅游企业实施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期限不超过一年。在中央授权范围内,多省市均已实施阶段性缓缴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但未涉及企业社保负担的大头即基本养老保险费,适用特困行业范围也较小。
除了缓缴企业养老保险费,此次会议还决定,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2022年底前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符合条件的地区可从60%提至最高90%;允许地方再拿出4%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并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支持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自2020年疫情暴发前就已实施,疫情后力度加码,2021年部分地区政策力度略有下降,此次会议主要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要求。
此前在中央授权范围内,天津、深圳、无锡等地已决定,今年将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不裁员、少裁员的大型企业,继续按上年度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其中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高至90%;哈尔滨则表示,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额返还2021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在看到上述针对特困、中小微、个体工商户企业的相关帮扶力度加码时,首先每个耐心读懂会议精神的人士和中小企业主应该高兴,但对于一国之本的实业尤其制造业,“蚂蚁雄兵”们当下的聚焦点,其实是希望各地执行层面也能和每一个关心当下生存空间的个体一样,多做有温度的解读和更有效率的执行。
另外,此次会议涉及到货币政策,但暂未明确表态降准降息,只是提出让利实体经济,将更多运用结构性工具,支持三农、制造业、居民合理购房等需求。
浙商李超宏观团队认为,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偏向二季度降准。对于降息,该团队发反而认为概率不大,因为降准重点在于宽信用,降息重点在于降成本,后者并非当前核心诉求。且鉴于中美利差面临阶段性压力,北京进一步降息的能力,着实有限。
当然,也有持不同意见者。中金团队就认为,近期降准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去年12月央行降准叠加上缴利润,已经为银行体系提供超过2万亿元的流动性,如果再考虑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只以上三项年内可为银行体系提供的流动性已超过了2.5万亿元。银行体系每年存款总额增加约20万亿,按照8.4%的超额准备金率计算,新增流动性需求1.7万亿元,其测算以上三项大体可以满足银行体系自身的流动性需求。
但中金方面也不敢把话说满,其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认为这主要视疫情的演变与经济走势而定。目前在信贷供给增多、信贷需求疲弱的情况下,贷款加权利率或已延续下行,3月全国103城首套房贷利率单月降幅达2019年以来最大(13bp)。伴随贷款投放加大的可能是存款成本上升,而银行息差收窄不利于实体利率进一步下行。
编辑:杨帆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